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包容",可以连起来读,也可以拆开来认识,其中的含义值得再三玩味。我一直有一种感觉,中国哲学的根在《周易》,在那个阴阳鱼构成的动态八卦太极图里,万物应时而变,无所不容。"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这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思维方法。人间万物的变化,被巧妙地安排在"圆  相似文献   
12.
当我出生的时候,南京大屠杀才刚刚过去9个月,幼年时日军占领的恐怖记忆始终挥之不去.不久前为编写初中历史教材,读到未及撤离南京的一位中国军医写的亲历材料,心灵还是禁不住震颤,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窒息感:"最残酷的莫过于活埋,悲惨的哀号,即人类生命中最后挣扎出来的一种尖锐的呼声,散布在波动中的空气里,在数里之外,我们也可隐约地听到……".  相似文献   
13.
100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又危机重重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1911年发动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经过百年的奋斗、曲折与探索,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反思、面对当年仁人志士在辛亥革命前后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绵延数千年的等级观念、权贵意识、豪门做派等等,其幽灵至今仍在游荡。辛亥革命未完成的反封建的使命,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这一划时代的历史变革,缅怀民主革命先驱的光荣业绩,更要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近日,本刊编辑部召开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近年来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些有争论的话题进行了讨论,其中不乏深度思考的灼见。本期刊发部分学者的发言,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开发有道的关键,就在“出入以度”四个字上。所谓“度”,表面看好像是“数”或大或小的技术问题,骨子里却是文明意识和思维方法问题。现在,发展要讲谐调,社会要讲和合。以(《周易》为根底的中国古典思维方法,讲求二二相对,但更讲相交相合,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八卦中乾与坤、坎与离两对卦具有解释生命现象的象征意义。天地乾坤相合而为大自然,人秉天地之气,坎(肾)离(心)相交合而为“生人”(具有生命体征的活人)。心火由上而下,肾精由下而上,水火相交相合,此称“相济(既济)”,人体健康,元气充沛。无论心过弱火过旺,或火过弱心过旺,直到肾水熄了心火,或心火灭了肾水,均称“(生命)未济”,萎靡不振,恹恹有疾,久病不治则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老的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演化为一种民俗意义上的节日.从唐宋以来,人们逐渐把起火(寒食告终)、踏青(修禊消灾)、扫墓(祭祀先祖)等多种古老风俗集合于清明时节,久久扎根存活在民间生活里.今年将清明设置为法定假日,赓续传统,顺应民意,大家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风气"一词在中国古文献里具有玄妙的哲学意味,所谓一气阴阳成世界,万物尽遭风鼓动,"其机甚微,而所动者大"。放在社会维度来观察,几乎就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认识论。无论是通观历史还是考察现实,要以判识"风气"为抓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期盼──从尼克松《超越和平》说起华东师大教授王家范中国有句老话:"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读了尼克松生前的最后一部书《超越和平》,知道美国的门墙内也有说不尽的难处。尽管尼克松全书以"超级大国自居",摆出一副"领导世界合我其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华东师大教授王家范中国历史上最早讨论农民沦为流民的,恐怕要算是西汉初的晁错。到汉武帝时,董仲舒则已经把它看作安危所系的重大社会问题。循着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读去,那种大祸临头的惊恐给人印象至深。统治者为了防止社会灾变,惶惶然穷于商酌对...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转型,较以往相比,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凸现出更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对此,研究者们有着种种不尽相同的解读。日前,我刊与位于历史名城衢州的衢州学院联合召开研讨会,力求从纷纭的研究思路中,梳理出一条线路来,提供给读者,期望引起更深入的探讨。——主持人:一凡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安徽农村自发实行家庭承包的一幕“地下活动”传奇,意想不到地成了象征中国现代化再次驱动的春雷。大约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一波三折,最近一次的峰回路转,反倒是由农村变革发其端的。此中深刻的道理,足够让将来历史学家费心地去大大咀嚼一番。20多年过去,社会变革又走到了继续深化才能有重大突破的关键路口。现实一再警示我们:基于历史的积淀,中国的现代化要冲出三峡,光有城市的变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待到农村问题的解决真正有了眉目之后,才可能有“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与许多传统观念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