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地区民族矛盾导致的冲突日趋激烈;少数霸权主义国家以种种借口颠覆某个主权国家的行为时有发生,世界范围内出现一定的民族认同危机。就中国而言,国际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台独”势力、“东突”分子的分裂活动不容小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起着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当今世界,“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中国大学生有着优良的爱国传统,在…  相似文献   
22.
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广泛的外交权.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仅通过行使立法、人事任免、监督等权力参与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还积极开展议会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国人大应在增强立法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加强对外交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监督、切实发挥民意表达与聚合的功能及加大议会外交的力度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有效地发挥其外交职能.  相似文献   
2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63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改革,否则,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会逐步丧失。  相似文献   
24.
为了回应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强调重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5.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包括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也包括统筹社会发展.农村的落后不仅在于经济文化发展的落后,也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发育的落后,即社会组织化程度很低.统筹就是实现均衡.让农民组织起来,主旨是让农民获得大体公平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拥有维护自己权利的机会和途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不仅使农民感到需要组织起来,而且使政府希望农民组织起来.四川农村民间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出现并顽强地发展着,这些组织主要的和大量的是经济组织,它们对于发展生产、化解矛盾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们尚具有明显的官办色彩,它们与政府的关系主要不是对抗而是合作.总体上看,农村社会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和组织得不规范的状况,其组织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并不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26.
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反腐败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腐败问题不断滋生蔓延,成为经济和政治改革、社会发展的严重威胁.党和政府把反腐败当作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和社会强烈的反腐败诉求的推动下,以建立廉洁政府为目标,不断在反腐败的体制、机制、技术、观念层面进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7.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传统文化为其提供的宏观场景中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厚重悠远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给养,同时它所累积的与现代精神相悖的惰性因素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功效的阻力。只有突破专制主义、整体主义伦理观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束缚,才能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其在社会转型期承担起精神导航、文化启蒙的重任。  相似文献   
28.
论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赖于良好的政策。然而,实践表明,有了良好的政策,未必就有良好的政策效益。国家各项政策的实现,必须有强有力的执行系统作保障。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施政效果。因此,加强政策执行的研究,提高政策执行的绩效,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9.
议会地位的变迁王春英现代西方各国的议会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重要标志。它建立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19世纪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二战以后,议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下降。(一)现代意义上的议会制...  相似文献   
30.
和谐社会视阈中的公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素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公民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而公民能否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在于公民是否具备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独立、理性、能够将权利和责任统一的现代公民的出现。本文着重于政治学的角度,从分析公民素质之于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出发,进而分析和谐社会中公民素质的基本内涵,将公民素质分为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主体自立意识、权责意识、规则意识、共赢意识和公德意识,后者主要包括政治认知能力、理性判断能力和理性沟通能力,最后提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公民素质养成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