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朱元璋洪武初年颁布的土地法令具有两重内容:“听为己业”与复业业主“拨补其田”。它体现了农民起义以后地主阶级新王朝建立以后实行的一种让步政策。由于它承认了元末农民起义后土地关系的新变化,从法律上承认了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地位,明确了产权,因而促进了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法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文化市场主体的唯利性、文化市场进入的障碍性三个维度入手,分析了文化产业发展中法规建设的必要性;接着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法规建设的现状,凸现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完善宏观管理体制、健全中观管理法规、构建微观执法体系三个视角探讨文化产业发展法规建设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特有的诉讼制度,它横跨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两个阶段,力求在一次庭审中解决相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问题,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但在司法实践中,刑事附带民诉难以使当事人心服口服,案结事了,在审判程序中处境尴尬,并未实现程序设计者的初衷。在当前我国两大诉讼法进行大修的背景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何发展完善,应当受到重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中,刑事证据向民事证据的转化,尤其是作为最重要言词证据的被告人供述的转化,是重中之重。实现程序化的证据转换,以体现程序的秩序价值,衡平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晓天 《求索》2007,(12):207-211
文章认为,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考察可知,孙中山的监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辛亥革命为界标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随着其革命恩想的形成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形成,而发展,而完善。孙中山还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他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这是孙中山认真考察和研究外国的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利弊之后总结出来的。孙中山还对监察机关的设置及职权等作过多次阐述,在监察机关及其职权的设计方面可谓匠心独具。总之,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相似文献   
15.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一起被称为晚清“同治中兴”的四大名臣。彭玉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美名而著称于世。彭玉麟是湖南衡阳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曾入石鼓书院读书。咸丰三年,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创办湘军水师,在湖南广招奇士能人,彭玉麟遂以一介书生投入湘军水师,与千总杨载福各领一营。由于他智勇双全,在攻打田家镇、湖口等战役中屡立战功,便逐步擢升至水师统领,成为曾国藩湘军的一员骁将。彭玉麟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其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的行径显然应该谴责,但是其节操道德,尤…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就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落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遭受了真正的灭顶之灾.青年是人类的春天、祖国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眼睛、一个时代的神经.因此,探讨民族精神在青年中的张扬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是我国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四川与云南相邻,因而四川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川滇交界的盐源、木里、盐边、巴塘等县和攀枝花市邻。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杳,四川的纳西族有8542人。纳西族属古羌系的“越西羌”、“牦牛夷”。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自称“纳西”,东部方言区自称“纳日”,历史上也被称为“么些”、“摩梭”。纳西族文字曾经有两种:一种是象形文字“东巴文”,一种是音节文字“格巴文”。四川的纳西族是明朝时从云南迁入并定居的,至今我省还有一个纳西族乡。我省的纳西族主要…  相似文献   
18.
~~分散和地方割据,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节国家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法律的推行,防止由于官吏的擅权谋私、违法失职而加剧与广大人民的矛盾,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法律秩序。这不但对君主的集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护国家统一,改善吏治,保障社会安定起了积极的作用,因而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历二千余年之久而不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作为一种封建的监察制度,其形成、发展基本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历史过程相适应,或者说是基本上同步发展。在春秋战国时…  相似文献   
19.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一起被称为晚清“同治中兴”的四大名臣。彭玉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美名而著称于世。彭玉麟是湖南衡阳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曾入石鼓书院读书。咸丰三年,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创办湘军水师,在湖南广招奇士能人,彭玉麟遂以一介书生投入湘军水师,与千总杨载福各领一营。由于他智勇双全,在攻打田家镇、湖口等战役中屡立战功,便逐步擢升至水师统领,成为曾国藩湘军的一员骁将。  相似文献   
20.
在1884年至1885年法国殖民者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有一位奋起抗法,勇猛顽强,为保卫祖国宝岛台湾作出重大贡献的清军将领,他就是湖南慈利人孙开华。孙开华,字庚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生于慈利县(今属张家界市)岩泊渡的一个贫寒之家,他幼年丧父,少年落拓,以剃头为业,但膂力过人,爱打抱不平,富有胆识。咸丰六年(1856),以武童投入湘军,隶湘军骁将鲍超部霆军为亲校。初屯湖北薪水,随鲍超侦骑队出行,陷入太平军包围之中,同骑皆没,鲍超亦中矛坠马。孙开华奋不顾身,救鲍超掖登自己的座骑,横刀跃马,挡者披靡,竟护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