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我国民事诉讼法典在举证时限上实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并于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顺应了国际潮流,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在我国确立了举证时限制度,实现了由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到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转变。但它在举证时限制度的设计上,仍然存在对一审举证时限的终点、关于举证期限的长短、对当事人约定举证时限与法院指定举证时限的关系、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应否另定举证期限等有待明确的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2.
论现代企业的精神动力王桂芳,藏成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争雄于国内外市场的巨大的无形资源和精神动力,它和资金、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源和物质财富共同构成企业成功的基石。因此,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并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  相似文献   
63.
议程设置理论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议程设置理论在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议题内容远离受众需求、传播方式单一、"把关人"素养缺失等问题,因此,高校一要结合社会实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要关注受众需求,贴近大学生社会生活;三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素养,更好地发挥议程设置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当前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难题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其再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岗位供给不足、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技术及资金支持、返乡务农障碍重重等难题。为此,我们应通过制度调整与政策支持、建立农民工培训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着力化解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65.
举证责任制度的落实,有赖于赋予当事人相应的取证手段来支撑。就书证收集而言,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均在程序上为当事人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我国有必要借鉴两大法系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的审前证据交换程序,建立当事人申请的法官协助取证制度,确立案外第三人或单位配合取证义务制度,设立各项罚则制度。  相似文献   
66.
中国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面对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尤以大国网络竞争与国际战略格局、网络主权与网络安全治理、网络政治与国家网络安全、网络战与联合作战、网络安全手段的攻与防等五对重要关系为要,触及大国关系、安全理念、政治、军事和手段等多个重要维度。正确认识、理解和求解这五对关系,旨在适应信息时代网络安全需求,创新网络安全思路,科学筹划网络安全战略,有效维护中国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67.
当今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新空间、发展的新驱动和安全的新领域以及大国拓展国家利益、输出意识形态和建立战略优势的新载体,因此也成为大国竞争的新高地。大国网络竞争体现了新时代的新特点,中国作为重要的竞争方,既介于竞争之中,又深受竞争影响。大国网络竞争涉及多领域、多层面和多维度,主要围绕网络话语权和网络治理权展开,话语权是外在表现,核心是治理权以及由此延伸的主导权。大国网络竞争对中国网络安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技术、战术层面上升到政治、战略层面,对中国网络安全以及整体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急剧上升。对中国来说,在网络空间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利用好机遇、应对好挑战是筹划网络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未来中国网络安全战略选择聚焦于破解以下四个问题,即树立什么样的网络安全理念、选择什么样的网络安全应对手段、提升什么样的网络安全能力、如何进行网络安全治理。在很大程度上,解答了这四个重要问题,等于找到了有效维护中国网络安全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