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中国死刑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 ,死刑的威慑力和一般预防的作用受到广泛质疑。就中国适用死刑而言 ,死刑不是严重犯罪的杀手锏 ,应在死刑与重刑主义之外寻求和制定更为科学的刑事政策 ;死刑误判危害是巨大的也是双重的 ,不仅给无辜者造成终生难忘的伤痛和屈辱 ,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司法公正的形象 ;死刑适用应体现立法中已表达的民意 ,而不是屈从于局部民愤而扭曲法律的规定。中国死刑制度在大幅度削减的基础上 ,最终走向废除 ,这是我国死刑的发展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52.
自2002年陕西延安爆出董伟“枪下留人”案以来,3年间,社会各界强烈呼请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近段时间连续曝光的聂树斌“冤杀”案、佘祥林“杀妻”冤案,胥敬祥“抢劫”冤案,再一次使死刑复核权的收回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二五改革纲要中明确,将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但死刑复核权如何实现上收,复核程序又该如何完善,一时成为法律实务界与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刊特请几位专家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一次笔谈: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应当慎重公正地适用死刑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的最严厉…  相似文献   
53.
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日前正式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田文昌,在8月下旬民主与法制社主办的民主与法制巡回讲坛河北站的现场讲话中,重点针对修正案草案中被告人、嫌疑人、辩护人的权益保障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他的意见和建议,内容涉及遏制刑讯逼供、排除非法证据、解决证人出庭难、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等。  相似文献   
54.
中国律师的刑事辩护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生常谈说明问题仍然存在,仍然未获解决。方方面面都在思考,如何避免原先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进一步退两步”的现象?如何科学规范侦查程序与检警关系?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真的久治不愈吗?死刑复核与三审终审真的只能纸上谈兵吗?律师会见难与取证难真的还要难下去吗?法官独立与公正审理真的还要从头再来吗?  相似文献   
55.
论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运用刑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在于对结果犯与危险犯的抉择。目前立法对污染环境的犯罪采用结果犯,处罚不力;将其从结果犯转变为危险犯,应提上立法日程。对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的不同认识,表明补充修订该条款具有必要性。单位环境犯罪方面存在的实务问题是大小单位处罚上不平等,以及混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针对之,本文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6.
57.
二、法治建设二十年的问题与波折(一)立法中问题不少波折不断前面谈到二十年中立法成果非常显著,现在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客观、深入地分析一下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与波折。二十年来,我国的立法正是在这些问题与波折并存的情况下得以发展,所以,找出这些问题与波折的表现及其根源,对于加快立法的进步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刚才说到刑诉法修改的重大进步,其中,律师提前介入刑事案件是这次修改的重大突破之一。但是,由于立法中难以解决各部门不同观点的冲突,出现了一些抗中性的规定和模糊条款,致使律师提前介入的实施受到比较大的阻碍。…  相似文献   
58.
我国刑罚究竟有没有惩罚的目的?对于这个素有争议的问题,多数人持否定观点。其一,认为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或预防、消灭犯罪,将刑罚的惩罚、威慑和改造作用,统统视为手段,否定了惩罚的目的性;其二,认为我国刑罚的目的是教育、改造犯罪分子,而将惩罚视为教育、改造的手段。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现就刑罚的惩罚目的,刑罚目的的层次关系,向否定的观点提出商榷。一、预防犯罪或预防和消灭犯罪的提法不够科学将预防犯罪,或预防、消灭犯罪概括为我国刑罚的目的,仅表明了国家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59.
小许是某研究所的出纳员,2004年4月16日入党。2005年4月,所党支部在其预备期满前夕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时,不少同志反映他在预备期间组织纪律观念较差,上班不仅经常迟到早退,还常常在工作时间不知去向,好几次被人发现在证券交易所炒股票,在职工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支部委员会分析认为,小许尚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如按期召开支部大会讨论他的转正问题,很可能通不过。因此,决定推迟讨论他的转正时间,以进一步加强对其帮助教育,待其改正缺点后,再召开支部大会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