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理论、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作为经济学领域有效的实证分析工具,在政策分析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基础、基本结构、宏观闭合、特点、分类、优势和局限性,并简要介绍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应用领域及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2.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合乎现实,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维护宗教稳定,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基本要求。教职人员教育培训是建立党和政府与宗教界和谐关系的有效形式,是宣传贯彻民族宗教政策的最好途径,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扎实做好宗教职业人员教育培训这个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3.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有内容,是世界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模式,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适应中国国情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历史生长点。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不仅体现了大多数人的意志,而且兼顾到少数人的利益。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形式。  相似文献   
24.
在世界政党政治的大背景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其特色是通过理论创新实现的.主要有:政党制度模式创新;政党观念创新;党际关系创新;政党与社会关系创新;政党制度合法性创新;民主形式创新.认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色及理论创新,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保证我国政党制度功能的高效发挥,从而保持国家及社会的稳定和长久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重大成果。深刻领会《江泽民文选》的科学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学、用、成”的掌握和体现。  相似文献   
26.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根据十五大精神,把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是我党认真总结二十年改革经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这个指导方针和战略部署,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突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我国国有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国有经济规模过大、战线过长、分布太散、机制  相似文献   
27.
政党关系的和谐是政治和谐的核心,而党外干部工作是事关政党关系和谐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证,本文从四方面提出做好党外干部工作的对策。一、强化根本性,着力营造和谐的党外干部成长的内在机制。二、针对特殊性,努力创造和谐的党外干部培养的外部环境。三、立足长期性,建立和谐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制度机制。四、尊重规律性,积极探索符合党外干部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8.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领导亿万农民不仅创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奇迹,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而且创造了以村民自治为特征的中国农村民主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九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这是我国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9.
影响党外干部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外干部的成长是党外干部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纵观近年来我国党外干部成长及发挥作用现状,党外干部的成长必然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影响党外干部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对今后加强和改善党外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党外干部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参政党协商能力是影响政治协商效果的一个方面。参政党协商能力包括政治认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自我创新能力等。参政党协商能力面临协商主动性不强、缺乏机制、缺乏氛围等问题,应从提升参政党的政治认知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以及协商实效性入手,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