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禾刀 《当代广西》2010,(19):18-18
喜迎80大寿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称:"我这个‘80后’还有个愿望,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依然有信心继续工作下去,等我90岁的时候,还要争取实现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达到亩产1000公斤,更多地造福人民!”耄耋之年的袁老雄心依旧,让在座的每一个人深为感动。  相似文献   
12.
禾刀 《中国减灾》2008,(3):57-57
笔者工作单位附近有一小型水泥厂,生产设备相当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省、市曾多次下文明令要求关闭,但一直未能执行。前不久,市政府组成工作专班,决定以货币补偿方式关闭该企业,同时负责安置该企业职工。此举一出.小水泥厂很快便实现了关闭,周围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13.
禾刀 《南风窗》2012,(21):96-96
如果说西南联大是民国高校教育的杰出代表,那么中央研究院则浓缩着民国学人群体的铮铮风骨。曾有人如此评价鼎盛时期的中研院,"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虽然此论是否准确有待严谨考证,但中研院在国际同行中掷地有声乃有目共睹。虽然那是一个炮火纷飞,社会颠沛流离,物质奇缺的战乱时代,但学人群体矢志打造学术丰碑展露的铮铮风骨,至今为人景仰。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相似文献   
14.
禾刀 《南风窗》2013,(21):96-96
在中国以及"中国学"盛行之地,"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这一名字远较他的英文名字更具知名度。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费正清的"中国学"影响非凡,费正清与中国人交往极深。蒋介石为什么会丢掉中国大陆?毛泽东有着什么样的缺憾?为什么"延安访问团"没能扭转美国对中共的政策?中国人口将来是否倍增?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变革将会走向何方?中国将如何走向公民社会……在《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中,费正清记录了他  相似文献   
15.
禾刀 《理论导报》2011,(10):6-6
2011年9月19日,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获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据了解,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现为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最早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  相似文献   
16.
禾刀 《南风窗》2014,(13):96-96
<正>一般而言,科学家总是习惯以与"史"不同的方式去勾勒全新的未来,历史学家则总是努力从过去的历程中梳理人类发展的普遍轨迹。或基于这样的职业习惯,本书中,身为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的伊恩·莫里斯试图从历史中解答两大命题: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未来将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17.
禾刀 《检察风云》2022,(16):4-5
<正>近年来,作家鲁敏的小说创作声誉日隆,在其既往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历史是隐约可见的线索或参照——它似乎不那么明确,却也不曾消失。作为“70后”的代表性作家,鲁敏的写作既讲究传统叙事,又蕴含思辨主题,极富试验精神与现代性。近期,鲁敏孕育20余载、书写40年改革变迁、容量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获首届“凤凰文学奖评委会奖”)经译林出版社推出,引起了读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禾刀 《乡音》2013,(10):44-45
先说点儿题外话。一直以来,十分佩服那些敢于挑战个人极限者,曾有段时间,特别痴迷那些在川藏、青藏和滇藏等线路上的骑行侠,总觉得他们不畏艰难和寂寞,他们才配得上勇士的称号。相较于骑行,徒步给人的震撼更为强烈,这也许可以成为当年那位徒步中国4万多公里的独行侠——余纯顺声名鹊起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禾刀 《江淮法治》2012,(24):53-53
掩卷沉思。心潮澎湃。拜读完余世存的《大民小国:20世纪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历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金融家、外交家、军事家、政治家……一位位民清人物的形象恍若眼前.他们不同的是性格与职业,相同的是他们在那个外扰内忧、混乱不堪的时代,都曾留下过还算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后来“失节”。  相似文献   
20.
禾刀 《人民公安》2011,(15):62-63
如果不是那场非人类般的残酷战争,如果不是因为她们挺身而出换得十六位学生的安宁,大抵是没有人记得这13个原本被人们视若"卑贱"的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