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03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到今年10月19日,鲁迅离开我们已经70周年。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就是要深刻认识鲁迅是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期所产生出来的思想巨人和伟大的爱国者,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鼓舞中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他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毛泽东的评价代表了全民族的意愿早在1937年,即鲁迅逝世一周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发表题为《论鲁迅》的讲演,明确指出:“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  相似文献   
82.
作为综合服务部门和参谋办事机构,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根据领导要求和工作职责,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三会、服务代表为宗旨,调整工作思路,确立以文稿为主业、调研为支撑、信息为基础的工作目标,与时俱进,把握重点,多措并举,积极作为,努力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一、夯实基础,精益求精,着力提升  相似文献   
83.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普遍方法。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宝贵经验和借鉴国际发展理论研究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正确回答,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增添  相似文献   
84.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中华民族被甩在了世界发展大潮的后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战乱不已,人民水深火热。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追赶潮流,救亡图存、奋发图强,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5.
秋石 《党的建设》2009,(11):34-36
政党是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发动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合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  相似文献   
86.
创新思维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秋石 《求是》2003,(17)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创新。这种伟大的理论创新,不仅体现在理论成果上———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而且体现在思维水平上———表明我们党对为什么创新、如…  相似文献   
87.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中国共产党选择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  相似文献   
88.
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对于我们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意义。一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不是任何其他理论体系中的命题,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命题。对这个命题的理解,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不能脱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框架。(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9.
论“两个先锋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向全党郑重提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所作的新的科学概括,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入领会和正确把握“两个先锋队”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当今世界,在一大批共产党改党名、淡化政党阶级属性的思潮下,江泽民同志宣布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石 《求是》2003,(24)
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动民族工作实践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都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创立和发展,对于实现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与联合,引导各民族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胜利前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