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现代化与幸福——关于文明生存的若干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Hume)作过一个关于人类的简短论断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的确 ,人类有史以来 ,无论生命个体还是生命群体 ,所有劳碌奔忙的底蕴 ,似乎都难以离开“幸福”两字 ,这也是人之为人———以有自觉的理性意识 ,不断寻觅生存优化———区别于其他生命的特质之一 ,谁叫我们是人类呢?不追求幸福 ,人活着干什么?时下 ,人类追求幸福的最大行动 ,可谓是现代化的推行与实施。“现代性”“现代化”成了当今世界最强劲的生存哲学。人类是博大的 .从树叶遮…  相似文献   
52.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政治图式的核心是国家公共权力的主体归属问题,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建国前,以“异化的权力”为“革命”政治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建国后,以“权力的异化”为“革命后”政治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和保持国家政权的人民性,是毛泽东“人民民主”政治图式的中心内容。' “异化的权力”:“革命” 阶段政治设计的核心指向 毛泽东始终将国家政权作为自己政治视野关注的焦点。他认为,政权是属于人民的,可是人民却遭受着旧政权…  相似文献   
53.
国家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理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公共理性是经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正义规范意义的国家公共管理取向和社会政治价值定义,具有超地域政治之特性。公共理性是执政党提高执政绩效、规避执政风险的经验性伦理系统。一个国家的公共管理、一个政党的公共执政,必须具备这种公共理性。公共理性不仅要求有一套富有政治个性的解释话语,更要求这套话语合符社会公共判准。本文从七个方面诠释了公共理性的一般内容。  相似文献   
54.
秦德君 《党政论坛》2009,(13):17-18
一、执政绩效的理论考察 “执政绩效”是一个执政主体的业绩和交通。它反映的是执政的成本耗费和公共产出情况。绩效概念最早用于投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后来又被运用到管理学后公共管理中。行政绩效或政府绩效指的是运用“绩效”概念和方法衡量而得出的公共部门运行的效果、效益、效率、效能情况,它反映政府功能和管理、产出能力的优劣高下。  相似文献   
55.
从广义上说,政府形象包括领导者形象,也是政府系统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之一。当我们述及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时候,其实是指它的伦理形象。形体形象包含的视觉信息,是人格形象的物理基础。但是归根结底,形象的穿透力和影响力的关健,还在于它的伦理性而非它的物理性,在于其形象构造中的伦理元素和心理说服。领导者公共形象面临的最为基本的问题,是如何以人格、人品、人性、人情这些东西,去“说服”公众。领导者的公共形象,最为根本的,是“人格形象”的建造。对领导者公共形象的认识和对领导者公共形象的管理,正是建立在对公共伦理精神深入把握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56.
秦德君 《现代领导》2014,(12):10-11
大量领导实践表明,良好的领导者公共形象也取决于领导者身处其中的行政过程及其输出的相关公共产品。事实上,领导者形象生成于一系列与行政过程相关的活动。行政输出也意味着形象输出。政务形象的掌控至少有着以下六个重要界面。  相似文献   
57.
党的十八大以来构成中国"新时代"的社会内容是多方面的。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上一系列创新与突破,成为最重要的特征。从结构功能视角分析,诸多结构性政治创新,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性的实践形态和理论创新体系。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上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可以概括为12个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有代表性的重大理论创新。它们既是理论形态的创新,又是实践模式的突破,反映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际步伐和实际进展,也为继往开来,进一步开创新的战略大局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空间,凸显了战略主线。  相似文献   
58.
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最为显性的地带是其形成的国家制度体系。1992年,邓小平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把"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时间确定在2020年。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党成立100周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中国国家制度体系是一个有着四个层级结构的系统。经过岁月检验后的稳定、持续良好的制度效能、经过深化改革获得的广泛制度认同和制度比较中的"型构特质",为推进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推进中国国家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展现更为蓬勃的制度生命力,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9.
○科学的“大厦”何时落成“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然而尽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也尽管这几年我们在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科学的“大厦”却远未落成。这虽令人遗憾,却是事实。我们知道,一门科学的创立,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确立学科的概念和范畴,亦即明确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特殊矛盾,以与其它学科相区别;二是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严密的理沦体系和基本规律。这两点思想政治工作都还不具备。就以基本概念和范畴而言,它是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  相似文献   
60.
按照一种诙谐的说法,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受了“第四次浪潮”的“冲击”。有人担心,是否还会有新的“浪潮”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历史总是依其固有规律向前发展,生活总要更新内容。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这几年由于改革而带来的自身变革,看作是“浪潮”冲击的话,那么,第五次第六次甚至更多次的“浪潮”还会来。鲁迅先生说:“站在山岗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滨的人,一溅水花,便觉得有所沾湿,狼狈起来”(“鲁迅全集”第4卷)。浪潮面前,是做“狼狈起来”“徘徊海滨”的人,还是成为“于涛头且不在意”的“弄潮儿”?政工干部应该是后者。为此,首先必须认识到,这奔涌而来的浪潮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所含的意蕴是“洗礼”,是“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