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5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一个民间商会的政经行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所有崛起于草根阶层的NGo一样,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是一家和政府没有任何姻亲关系的民间商会。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把民间人士参政议政的权限发挥到极至,他们不仅利用他们日益主流的政治身份为会员企业维权,还影响到事关全局的公共政策。他们独立于政府,却不时受政府委托,在商人和政府之间,往复周旋。剖析这个中国市场经济先锋地带的NGO,我们非但看到民间社会活动家的成长,还看到一个成长中的公民社会的雏形,一个于“大社会小政府”态辨中快速成熟的民间社会。他们看似特立独行的行径,在未来则可能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42.
当下的中央政府,也拿不出多少带有汁划经济色彩的特殊政策,安慰嗷嗷待哺的中部。  相似文献   
43.
“中部崛起”是续接“三农”问题的顺势而为,契合着稳定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时代命题,且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意旨相合拍。中部崛起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中国在WTO语境下的区域政策,将以普惠制为取向。希望中央给予中部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似乎不太现实。“中部崛起”, 既不是一个不能充饥的画饼,也不是一块大得大家都能吃饱的面包。它就像一个动员令,发起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得以鼓舞的士气,以及自我拯救的反思,或许才是动员大会真正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44.
吴敏一挂冠     
尽管吴敏一自己不承认,但在旁观者看来,他的弃政从商多少有些负气的意味:有从政的抱负,有从政的能力,可是从政平台太小。于是,在没有落实“下家”的时候,他就作出下海的选择,这使吴敏一成了近年来弃政从商潮中的一个异类。 我们不想讨论吴敏一下海是否因为负气,我们感兴趣的,是吴敏一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官员从政平台的大小到底有谁来决定?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吴辞职下海的事实本身,不是我们报道的重点,但很多受访者表示,讨论一下这样的非重点问题,或许比事实本身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5.
警惕中国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2月13日,樊纲再出惊人之论。这位被媒体视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济学家,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警示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人在决策资本投向方面正沿着“离制造业”的方向越走越远,最终有可能陷入产业空心化的泥沼。 不独樊纲,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都从不同视角,对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攀附高新科技提出了委婉  相似文献   
46.
策划人语 2004年一号文件的出笼,以及农民政治的种种迹象,无 不显示执政者已洞悉农民的苦难。此时,仅仅描摹农村的苦 难,不管煽情得多么成功,其社会效应已不复当年。且不论 资政价值是否式微,仅就中国农民问题的未来而言,一味地 痛陈和惊呼,会不会让公众最终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 众所周知,中国农民问题是中国新世纪的最大问题,业 已在中国权势阶层达成共识。知识分子和具知识分子气质的 传媒,当下的视野,当从为农民讨说法,转变到为农民想办 法。 多数时候,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到新闻记者,都像一 只漂浮在水面的"皮球"。从政界到学界再到新闻界,一个个 三农问题的药方接连开出,一个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举措接连 出台,但我们的三农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为什么? 解剖南平,或许能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透彻的理解。 可以说,南平实验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它在政 治、经济、文化、科技诸多层面的系统努力,松缓了剑拔弩 张的乡村矛盾,剥离了过去数十年来我们对农民欠下的部分 呆坏账。它不仅为几百万农民争取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也为执政党完成乡村底层社会的结构重建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47.
2004年8月17日晚6时许,52岁的林毅夫随着"中国优秀经济学大学生夏令营"营员们期待的目光,以他一贯的优雅姿态,双手有节奏地摆进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万众楼。除了着装上的随意庄重之别,林的"课堂姿态"和他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朝堂姿态",并无二致。过去十数年里,有官方经济智囊称谓的林,出任过4届全国政协委员。掌声响起来。40多名来自中国各个大学的营员用大学生们独有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林的拥戴。营员中鲜有人知晓,10年前,万众楼所在的朗润园一片荒芜。彼时,这个昔日乾隆皇帝第十七子的府邸,  相似文献   
48.
与其称他为"淮河卫士",不如将他看作一个环保界的"牛虻"。他孤独,他坚守,他戳穿了淮河治污初显成效的"皇帝新装"。在一个人的"战斗"中,他的"武器"只是一部普通相机。  相似文献   
49.
从欧洲到美洲到中国,从陶行知到蔡元培到朱永新,被苏联教育模式和"分数教育"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擦亮了"教育复兴"的点点星火,并以燎原之势,蔓延到中国的大半壁江山。当下,仅凭个案的成功,就宣称新教育实验决非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还为时尚早。可以断定的是,作为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起码可以视作以"人的教育"为旨要的"新希望工程"的剪彩仪式。  相似文献   
50.
这位乍看上去谜一样的爱国宗教领袖,为什么想践"年年约",又为什么要不肯罢休地"报答灵山"?兴许,遗嘱中"死亦无憾"的他,从未期待过一个形而下的俗世灵堂,一个存留人间的最后归宿,他向往的只是一个形而上的精神皈依,一个堪以彰显"人间佛教"的道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