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法律   142篇
中国政治   1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7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几十年来,人民法院的诉讼文书样式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其间经历过若干次修改和补充,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特点,成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法无明文规定等诸多原因,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几乎从未把裁判文书质量的优劣作为衡量办案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评判标准,致使裁判文书的总体质量依然是山河依旧,面貌未改。目前,各级人民法院制作裁判文书是以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6月2日印发、1993年1月里日起试行的《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为标准的。自1993年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对数罪并罚原则的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有些规定也不很严谨,甚至有所遗漏,例如划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问题、对同种数罪是否并罚、对数个不同种主刑及数个附加刑如何并罚等等,均无明确规定,这不可避免地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许多问题和麻烦。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试图从刑法理论研究上寻求解决途径,但事实上收效甚微。实践证明,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建议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全面  相似文献   
13.
2005年6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疑凶岳兔元的离奇遭遇”的报道。被这篇报道称之为离奇的事情是:被“杀死”的人今年2月回家了,但杀人嫌疑犯至今未获自由。不过,笔者关注的并不是有关杀人的问题,而是被告人岳兔元向记者陈述当时在法庭上与主审法官的一段对话:4月7日,我被带到了柳林县人民法院。女法官念完起诉书,对我说,“你的案子也不大,就判你一年吧”。我脱口而出,我已被关了一年多了,多出来的天数  相似文献   
14.
去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别出心裁,获得了考生及公众的普遍好评。好在作文题的内容不长,为借题发挥,不妨抄录于后: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附圆形、三角形、半圆形、不规则图形——笔者注)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  相似文献   
15.
我与律师的联系,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我做法官的时间有多长,与律师的联系就有多久。在28年的法官生涯中,我始终认为,在法庭审判中,如果只有阵容强大的控方去面对势单力薄的被告,或者说只有慷慨激昂的公诉人而没有能言善辩的辩护人,这样的法庭很难说是协调的,这样的审判也很难说是公正的。 “法官与律师”,肯定说属于不同的社会角色,无论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还是对案件、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的认识及其价值取向都必然存在许多差异,这完全是基于不同的职业定位使然,应当说是不足为奇的。但是,“法官与律师”都是“吃”法律这碗饭的,因此,国家法律在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报》曾在头版显著位置推出广州海事法院改革纪实文章——《透明的审判庭》,对这家法院“进行了两年”且“当初反对该项改革的意见和预言,已经消失于无形”的有关“将合议庭成员的不同意见直接写入司法裁判文书”的做法大加推崇,并引用专家之口,称这种做法“打破了法院在以往的审判中威不可测的神秘色彩”、“打开了司法审判的最后一个暗箱”。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刑法一直在不断地修改、不断地补充,但我们却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条文作了修改,还有多少条文需要补充。茫然而踯躅之际,善解人意、勤于笔耕的学者型法官罗书平同志为我们送来了一篇及时、有益而翔实的文稿,真可谓雪中送炭,正中下怀。本文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沈德咏副院长主编的《最新刑事司法适用手册》(2004年版)一书。该书已于今年2月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报载,四川省石棉县法院院长来成都办事入住吐哈宾馆,其驾驶的雅阁轿车在住宾馆时丢失,遂与宾馆打起了官司。经审理,成都金牛法院和成都中院判决认定宾馆没有责任,驳回石棉法院的诉讼请求并承担相关费用。宾馆因垫付的上诉费至今还没收回,向成都的金牛区法院申请对石棉法院强制执行。面对记者的采访,石棉法院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回答得很轻松,“到时把钱划到金牛法院就行了嘛!”(见今年3月5日的《成都商报》)  相似文献   
19.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审判机关以及作风严谨的法官们制作的裁判文书自然也不会例外,也可能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出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过错”。裁判文书中的“过错”通常表现为一种过失,即由于法官的粗心大意所致,一般称之为“笔误“,如将当事人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