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导言在《理想国》(The Repubic)一书中,柏拉图把民主描述成“具有魔力的政府形式,充满变数、杂乱无章”,最终导致暴政。柏拉图担心,如若允许人民集体决策,他们就会只顾私利,政策最终只不过是个人贪婪与欲望的共同体现。在他的雅典政制建设中,民主象征着人民的统治。  相似文献   
52.
2012年11月29日,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及一个几代中国人和今天的国人共同讨论的话题:“中国梦”,讲话时恰好停留在展览中“改革开放”主题阶段,背景是一幅小平同志接见数学家陈景润的大照片,传递了领导集体锐意改革、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新一届领导第一次集体活动选择在国家博物馆,体现了厚重的文化情怀和对历史的敬意,唱响了民族复兴的“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53.
任何一项具体行政决策的诞生,都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决策主体对决策客体的一种回应和安排。从逻辑上讲,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和环境的变异性使决策过程变得扑朔迷离,但这其中毕竟有规律可寻。本文超越单纯的个案分析和静态分析,试图从过程层面把握影响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各种要素:执政党要素、利益的外输人和人格化要素。通过分析影响中国行政决策的各种要素,了解它们各自在行政决策中  相似文献   
54.
和谐社会与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制度路径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为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提供了方向;其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确立,把公共治理的理念同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引下,行政改革、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责任机制的重构和公共服务的优化等都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本刊刊发一组青年学者的笔谈,以期引发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55.
和谐社会视野下政府科学决策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实现过程中,政府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的相关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应首先着眼于政府科学决策能力的提高。而政府科学决策能力的提高,则需要系统的决策制度保障,包括决策主体制度、决策程序制度、决策监督制度、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决策的司法审查制度、决策的行政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保障。这也是和谐社会发展对政府科学决策的要求。一、政府决策的主体制度现代社会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各方面的综合…  相似文献   
56.
社区志愿活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社区志愿组织及其活动在弥补政府资源短缺、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和倡导社区文明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因而社区志愿活动对和谐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7.
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执政党、社会和制度成为影响中国基层民主的最重要变量,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及其制度性关系构成了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的结构性动力。基层民主同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和人本主义密切相连,人民性是基层民主推进的基本价值遵循和根本力量;基层民主发展的政党推动蕴含于国家构建的历史过程之中,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理论和现实的规定性;基层民主的内生性昭示着其发展的强大社会推动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制度化战略,构成了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制度性动力。人民推动、政党推动、社会推动和制度推动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复合动力。  相似文献   
58.
进一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语境下,由于市场质量提升和社会组织成长的渐进性,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职能转变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它仍然是一个未竟的话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着力推进。在下一步改革中,可考虑以下5个方面:(1)为了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需要在加大政府内整合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部市、市区(新区)合作机制;(2)为了提升市场质量,要围绕已在浦东集聚的市场要素和已建立的市场体系,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费用;(3)为了发展社会组织、培育政府职能转变的承接主体,要进一步完善、细化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和成长的有关制度安排,剥离事业单位的行政属性和营利属性,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4)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创新,通过高位协调来保证行政审批改革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对象有效参与、监督行政审批行为的制度安排;(5)进一步探索、反思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59.
2007年1月12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党政论坛》创刊20周年纪念会。与会者从多侧面、多角度对《党政论坛》创刊20年走过的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现选择几篇稿件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60.
政府机构改革的法治化取向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运用行政生态学理论观察、分析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传统文化观念对法治化取向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深化改革的认识,推动国家实现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