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肖云忠 《理论月刊》2006,(10):34-36
构建和谐西部社会必须面对多民族多宗教这一国情,在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结构基础上形成的西部宗教,在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面同和谐西部社会的要求存在差距,因而是抑制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从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通过对西部宗教价值的发掘与转化,二者在价值取向、经济观、伦理观、政治观、生态观、心性修养与社会生活观等方面具有融通性,因而可以适应并推进和谐西部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项目扶贫是项目治国在精准扶贫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以项目为载体的精准扶贫形式,承载特定的价值目标和实践功能,但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了贪腐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把扶贫项目衍生的贪腐问题放在项目扶贫场域中观察和分析更能够呈现其内在实质、发生机制和演化过程。项目制把主体、内容、运行等要素集成而构成项目扶贫场域。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运行过程的多元规则并存、资金政策的多渠道投放共同作用建构了项目扶贫场域的碎片化特征,诱发部分扶贫干部价值取向偏差,扶贫项目成为追求私利的机会,构成"项目扶贫场域碎片化-价值取向偏差-贪腐行为"的逻辑机制。弄清项目扶贫场域与贪腐行为的关联对通过项目扶贫场域治理来抑制贪腐行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