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法律   51篇
中国政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法医昆虫学(Forensic entomology)指的是应用昆虫学知识解决法律上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在死后间隔时间判断,特别是腐败尸体的死后间隔时间判断等方面有著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讨论了法医昆虫学的研究领域,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两方面概述了近十年来法医昆虫学在我国的进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明确常见尸食性昆虫成虫的活动习性和产卵习性,为法医实践中死后间隔时间的判断提供借鉴;方法:在自然温度、室内恒温及包括夜晚、雨天等26种不同环境条件对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巨尾阿利蝇、棕尾别麻蝇成虫活动与产卵(产仔)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昆虫成虫的活动与产卵习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往往不同,不同种类之间也存在差异,在利用昆虫发生规律为法医实践提供死亡时间等信息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3.
宋慈《洗冤集录》与法医昆虫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宋代法医学家宋慈所著《洗冤集录》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瑰宝 ,也是世界法医学史上的巨著。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洗冤集录》 ,不仅对探讨我国古代法医学史有重大价值 ,而且对发展我国现代法医学有现实意义。本文试用现代法医昆虫学的观点对《洗冤集录》中有关昆虫学知识的内容进行讨论。《洗冤集录》中有关昆虫学的内容与理论探讨《洗冤集录》中涉及昆虫学知识的内容共 15处 ,分布在二~五卷。从内容上看 ,涉及利用苍蝇生活习性检案的 3处 ,利用蛆虫生长发育推断死亡时间的 2处 ;蛆虫破坏尸体与验尸关系的 5处 ;用蛆虫命名人体解剖学骨名的 1…  相似文献   
44.
为缅怀先辈们为我国法医学事业所作的贡献,在已介绍的12位现代法医学人物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和收集大量医学和法医学历史文献,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另外选取14位对我国现代法医学形成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医学专家和法医学者进行续补介绍.通过对其生平、学术成就和法医学贡献的全面描述,使读者以更加宽广的视角了解我国现代法医学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5.
电击死的鉴定在法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实验对电击死骨骼肌、血管和神经的改变进行研究,旨在为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探索新的途径。1材料和方法采用SD大鼠,其中电击组10只,用220V交流电击其双前肢至死。对照组8只,断颈髓处死。死后半小时取其前肢肌肉、血管和神经,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切片,厚度为4—5μm,分别作HE染色、神经轴索染色(银浸镀法)以及肌红蛋白(Mb)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2结果(1)骨骼肌①HE染色:电击组肌纤维纵切面可见竹节样收缩带形成,同一肌纤维…  相似文献   
46.
胡丙杰  陈玉川 《法医学杂志》1997,13(1):47-48,46
心脏传导系统(CCS)包括窦房结(SAN)、房室结(AVN)、房室束(又称希氏束,HB)、左右束支(LBB,RBB)及其终末纤维网,其功能是把心脏搏动的冲动传导到整个心脏,以协调心脏的节律性收缩.近年来,CCS病变与猝死的关系引起重视,已有研究表明,一些猝死与CCS的病变有关。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将CCS增龄变化同其病变区分开来,以免误将其正常增龄变化视为病变,导致错误的结论.1SAN的年龄变化在光镜水平,Lev[1]首先对53例4个月胎儿至90岁老人的SAN进行了分年龄组观察;Davies[2]对50岁以下和75岁以上两组各50例的SAN…  相似文献   
47.
实验性早期心肌缺血c-fos-mRNA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心肌细胞c f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正常心肌细胞表达少量c fos mRNA ;急性心肌缺血 15min ,心肌细胞表达c fos mRNA的阳性反应增强 ,心肌缺血后 30min ,c fos mRNA阳性反应达到最高峰 ,以后逐步下降。表明 :c fos 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可为一项灵敏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8.
纤维连接蛋白诊断心肌梗死的死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狗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对用纤维连接蛋白诊断心肌梗死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心肌缺血组织随死后放置时间延长,纤维连接蛋白阳性反应面积逐渐减少,但放置4周仍呈阳性反应;而正常心肌组织放置不同时间,均未见阳性反应。纤维连接蛋白在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法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缺血时间心肌细胞内结蛋白的变化,为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心肌细胞内结蛋白的缺失情况。结果 正常心肌细胞结蛋白呈棕褐色阳性反应。急性心肌缺血15min,结蛋白即可在缺血区心肌呈小灶性缺染,随缺血时间延长,其缺染范围逐步扩大。结论 心肌细胞结蛋白在缺失是早期心肌缺血的极为敏感的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  相似文献   
50.
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定量观察35例人体心脏传导系统结细胞直径、结动脉管径及管壁厚度,探讨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窦房结(SAN)动脉的血管内径较房室结、房室束供血动脉之内径粗大,反映出窦房结在心传导组织中地位显要;SAN动脉管壁菲薄,中层无完整环行平滑肌,组织构筑上提示SAN动脉对血压波动敏感;结细胞直径在40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变大,40岁后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小,与人体其它脏器生长发育的规律相一致。意味着年龄老化,心传导系统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