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 关系。选用干部注重干部在物质 文明建设中的实绩是非常必要 的。但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不仅 仅是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些 实绩体现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的物质成果,有些则是起潜移默 化作用的精神成果。实现“九 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 宏伟蓝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 手抓,两手都要硬。干部实绩是 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 中取得的成绩,既包括物质文明 建设方面的成绩,也包括精神文 明建设方面的成绩。因而考核评 价干部忽视那一方面都是不对 的。当然,由于职责分工不同, 有些干部物质文明建设抓得多一些,即使这样,也不能不抓精神 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有的干部 主要负责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 作,考核工作如果忽视精神文明 建设方面的实绩,不仅会影响这 部分干部的考核评价,还会影响 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干部工作实绩,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方 面的成绩,会把干部引向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甚至放弃精神 文明建设。考核实绩工作中,切 不可把单纯追求物质成果,仅仅 抓了几件“好事”,而所在单位 人员思想混乱,服务态度不好,纪律不严,秩序不好的干部说成是实绩突出的干部。  相似文献   
12.
舒心心 《前沿》2009,(1):52-55
本文认为,人的本质问题之所以被称为“斯芬克司之谜”,原因在于人本身的复杂性,完整的人的难以把握,以及社会生物主义的人性论主张都使得人的本质问题更加复杂。哲学史上任何人的本质的定义都难以避免地带有主观的性质,特别是人的本质是发展的、不断完善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人的本质的解答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印记,使得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具有了形而上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