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正>走进榆林市榆阳区崇文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老人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做理疗……“在家门口有这样一个休闲娱乐场地,就不用到处跑了,子女们也放心。”年逾古稀的白生华老人是养老服务中心的“熟面孔”,常来此与同龄人说说话、打打牌。作为榆林市首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崇文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占地7000多平方米,配备诊疗室、怡康理疗室等多个功能室,开展日间照料、便民服务、医养康复、教体娱乐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助力老年人从“养老”变“享老”。  相似文献   
22.
<正>//关键词脱贫攻坚//刘劲松(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发挥公益基金会作用引导民企参与脱贫攻坚2015年以来,为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开展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共组织7.64万家民营企业帮扶到8.51万个村,带动和惠及973.04万建档立卡贫  相似文献   
23.
<正>暖心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温馨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舒适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备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系让老人既能在家享受养老院式的照护,又能在机构享受家一样的感觉。这让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红旗街街道83岁的独居老人何维国感到很舒心。近年来,鹤壁市把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督办事项,积极探索体系化支撑、网络化推进、品牌化运营、智慧化联动的“四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4.
江西省乐安县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和现代化互联网等手段,推进"一办三中心"高效服务和"党群直通车"信息化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便民服务网络,全面提高乡镇政府行政效能,节约办事成本,切实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整合资源,搭建一个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25.
武威市凉州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加强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服务型镇政府"建设的"凉州样本"。以"富民"为核心,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26.
<正>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政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这些内容:一、2018年工作回顾  相似文献   
27.
正"青山绿水一幅画,白云深处有人家。"6月4日,记者站在遂川县草林镇大坪村的一处山头远眺,蜜柚树漫山遍野,青果挂满枝头。"今年预计产量达300万斤,与去年相比,收入将翻倍。"草林镇党委委员郭道强格外兴奋地说,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井冈蜜柚基地的兴建不仅让这儿变得满目葱茏,更是带  相似文献   
28.
<正>岁末年初,三秦大地民政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望陕北,榆林市横山区中心敬老院项目拔地而起,完工后将成为该市规模最大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看关中,西安市全力推进儿童福利院改扩建项目;眺陕南,汉中市2023年实施的112个民政项目全部开工。  相似文献   
29.
范佳富 《中国民政》2022,(14):18-19
<正>“早上6点要陪同医护人员给居家隔离人员做核酸,之后再投入郑州市全员核酸检测。”天刚蒙蒙亮,社工小王就赶到社区,穿上白色防护服,开始一天的忙碌。今年初,新冠疫情再袭河南省郑州市。全市73个社工站的887名社工主动融入社区疫情防控,协助核酸采样、为隔离住户送物资。小王和她所在的社工站,正是我国160多万名社工和2.1万多个社工站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工作迈入了发展快车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服务平台加快拓展、  相似文献   
30.
范佳富 《中国民政》2022,(16):13-15
<正>全国共标准化处理不规范地名约9.5万个;互联网地图新增乡村地名达367.5万条,使全国200多万个乡村、超2亿人受益;《中国地名大会》两季节目共涉及各类地名2184个,累计覆盖全国电视观众超过8亿人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规范地名管理,全面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力度,扎实推进地名工作在时代变革中焕发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