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62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233篇
中国共产党   343篇
中国政治   461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2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一、问题的提出损害赔偿是著作权遭受侵害后权利人可以获得的一种最重要的民事救济方式。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事关权利人的重大财产利益,而且在宏观上规范、引导社会行为,起着矫正、调整社会关系的“微调器”的作用。在侵害著作权的案件中,法官如何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902.
"法学"是什么?——比较法视域中的"法学"含义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进学 《法学论坛》2006,21(4):32-37
法学是什么?法学不只是一种知识谱系,它本质上是基于对法的具体场景运用的实践活动的回应。法学是一种知识、一种逻辑、一种学问,却更是一种实践、一种经验、一种解释。从比较法之视域对“法学”之原初含义进行解读,可把它概括为三个判断:法学是公平之学、法学是智识之学、法学是判断与解释之学。  相似文献   
903.
董某1997年1月1日进入某公司当电工,2007年12月28日,董某的劳动合同到期。2007年12月28日正逢周末,至当天下午董某下班离开公司时,该公司没有向董某发出任何关于劳动合同方面的通知。两天后,即2007年12月31日下午,董某接到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份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公司称,上周五(即2007年12月28日)下午,公司决定与其终止劳动合同,且已于2007年12月31日上午将2500元待通知金和当天全天的工资转账至董某的工资卡上,告知董某可以开始办理离职手续。董某认为自己工作认真负责,且已在该公司工作了10年,公司应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04.
一部完整的宪法典至少必须解决两项攸关宪政实现的根本问题:一是谁来判断政府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宪以及违宪之后的责任承担;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遭受政府行为的侵害后如何得到宪法救济。如果以此作为衡量现行宪法是否得以充分实施的标尺的话,现行宪法在当下中国的实施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部良宪之实施何以如此艰难?概括起来,其原因主要在于“宪法不是法”的认知观念尚未被打破;法官发现法律之方法机械与教条化;最高法院司法批复客观上阻碍了宪法的可诉性;社会成员普遍缺乏宪法思维以及缺乏宪法实施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905.
两岸一家亲     
如果说解决台湾问题是全体华夏子孙的渴望,那么想象台湾、神往台湾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情结。想起已故诗人顾城的诗《远与近》“你看云时很近/你看我时很远”,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一个民族被分裂在两岸,只能隔海对峙观望,这实在是民族的不幸!我常常想:为什么泣血的愿望总被人为地阻挡?为什么深深的乡愁至今还没将浅浅海峡填满?为什么一些人总想抛弃和平,硬要一步一步走…  相似文献   
906.
907.
基于20多年来中国关于法院实施宪法路径的探索,初步梳理了三条实施宪法的路径即宪法司法化、合宪性解释与法院援引宪法;通过总结经验得失、反思其中蕴涵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法院实施宪法积累智识与实际经验.理论性反思对两个命题作进一步阐明:宪法上确立的宪法解释制度是否意味着立法机关垄断全部宪法解释权?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  相似文献   
908.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既具有世界各国法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是人类法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构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样式的显著特征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是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西方式法治现代化的不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以及党和国家二元并存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现代化,没有法治这一方法作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总方法,具体需要遵循两种法治方法:一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是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909.
"农民工"平等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进学 《法学论坛》2007,22(2):91-94
农民工的权利平等是一个宪法问题,其基本权利的保障必须在宪法层面上予以解决,即农民工的权利应当得到国家政府的平等关切;农民工平等权利需通过宪法诉讼与宪法救济加以实现;国家需修正分配平等的理论与政策;废除农民工的观念歧视.  相似文献   
910.
"主权民主"是俄罗斯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及俄国内政治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普京的治国理念与政治哲学,折射出俄罗斯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但在俄国内,对"主权民主"的科学性、合法性及其价值定位,都还存在着争议。"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的政治现实,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从长远看,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仍将以民主为导向逐步健全与完善。作为一种理论,"主权民主"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主权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如何,有待世人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