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62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8篇
法律   254篇
中国共产党   378篇
中国政治   514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2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论免责条款效力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同法>第53条规定,免责条款原则上有效,例外无效(即免除人身伤害责任的无效、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责任的无效);第39条第1款规定,格式条款中的免责条款,如果履行了提示义务和说明义务就有效.但第40条却规定"免除其责任"的条款的无效.这就使法律条文之间产生了冲突与混乱.本文作者试图用法解释学的方法来协调冲突,消解矛盾,以使<合同法>关于免责条款效力的规定合理化.作者还分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民事特别法中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92.
党建理论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身既是理论创新的产物,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南.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993.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媛  方浩范 《前沿》2008,(3):150-153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出发点,以“仁民爱物”为原则,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生态伦理观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对保护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摒弃了传统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开创了西方伦理学的深刻变革;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重归和谐,是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94.
新媒体的广泛利用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改革与创新的机遇。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新媒体党建工作存在的掣肘因素,应进一步将新媒体融入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加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相关理念、模式、保障与教育培训机制的更新,增强新媒体与党建工作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995.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美国实力的质疑,"美国衰落论"开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美国衰落论"具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从国家实力的构成看美国并未衰落。之所以产生"美国衰落论",一是美国确实存在某些实力受损的方面;二是源于美国国内的危机与忧患意识;三是国际关系经验和理论的误导。此外,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倾向也是"美国衰落论"一定程度上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6.
一、问题的提出损害赔偿是著作权遭受侵害后权利人可以获得的一种最重要的民事救济方式。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事关权利人的重大财产利益,而且在宏观上规范、引导社会行为,起着矫正、调整社会关系的“微调器”的作用。在侵害著作权的案件中,法官如何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997.
"法学"是什么?——比较法视域中的"法学"含义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进学 《法学论坛》2006,21(4):32-37
法学是什么?法学不只是一种知识谱系,它本质上是基于对法的具体场景运用的实践活动的回应。法学是一种知识、一种逻辑、一种学问,却更是一种实践、一种经验、一种解释。从比较法之视域对“法学”之原初含义进行解读,可把它概括为三个判断:法学是公平之学、法学是智识之学、法学是判断与解释之学。  相似文献   
998.
董某1997年1月1日进入某公司当电工,2007年12月28日,董某的劳动合同到期。2007年12月28日正逢周末,至当天下午董某下班离开公司时,该公司没有向董某发出任何关于劳动合同方面的通知。两天后,即2007年12月31日下午,董某接到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份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公司称,上周五(即2007年12月28日)下午,公司决定与其终止劳动合同,且已于2007年12月31日上午将2500元待通知金和当天全天的工资转账至董某的工资卡上,告知董某可以开始办理离职手续。董某认为自己工作认真负责,且已在该公司工作了10年,公司应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99.
一部完整的宪法典至少必须解决两项攸关宪政实现的根本问题:一是谁来判断政府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宪以及违宪之后的责任承担;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遭受政府行为的侵害后如何得到宪法救济。如果以此作为衡量现行宪法是否得以充分实施的标尺的话,现行宪法在当下中国的实施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部良宪之实施何以如此艰难?概括起来,其原因主要在于“宪法不是法”的认知观念尚未被打破;法官发现法律之方法机械与教条化;最高法院司法批复客观上阻碍了宪法的可诉性;社会成员普遍缺乏宪法思维以及缺乏宪法实施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两岸一家亲     
如果说解决台湾问题是全体华夏子孙的渴望,那么想象台湾、神往台湾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情结。想起已故诗人顾城的诗《远与近》“你看云时很近/你看我时很远”,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一个民族被分裂在两岸,只能隔海对峙观望,这实在是民族的不幸!我常常想:为什么泣血的愿望总被人为地阻挡?为什么深深的乡愁至今还没将浅浅海峡填满?为什么一些人总想抛弃和平,硬要一步一步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