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12.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经由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作为对"时代问题"的回应,"文化"本位的回归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有效维护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以实力的增强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舞台上高位态的提升,是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目的所在。强调文化产业在健全发展体系中增强文化意识,在回归"文化"本位中增强文明互鉴、文明通约的能力,旨在推动中华文化成长为全球的高势能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官心惶惶”背后的舆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形成的民间网络舆论场,是一个新的公共空间,它已影响到社会现实的存在境遇,其中民间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如何引导其从芜杂的状态走向良性健全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走出去"要取得积极效果,一定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走出去"必须价值诉求清晰价值观高尚,能够充分展示人性的美好与善良,要有对自由与个性追求和对人的尊重的诉求。说到底,文化的竞争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是文化价值的竞争,是国家文化形象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魂",那么城市精神就是附魂之"体",要魂体相符,而非相分。在提炼过程中,不能只有政府起劲,民众看热闹,要社会全民参与,社会有动力、市民有热情"城市精神"的提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抓手时下,对于提炼"城市精神",各城市有着强烈的冲动,并在大中小城市蔓延,旨在通过城市精神张扬个性。告别过去单纯拼规模、求速度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16.
范玉刚 《人民论坛》2012,(30):74-76
莫言获奖与中国今日的国际地位有关。但若以此证明中国文学的崛起,则仍难以摆脱东方主义的窠臼,仍没有摆脱"被看"的心理,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辞是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作为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奖的消息让国人无比振奋和自豪。应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梦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莫言获奖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信心,这毕竟是对作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发展必须关注文化内外向度的和谐及其文化秩序的重建,这是文化发展之“道”。只有对文化发展两个向度的自觉,才会避免出现“道”的萎缩,或弃“道”求技。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体制改革不是弱化党对文化的领导,而是使党对文化的领导更加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规律我国文化管理体制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具有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其特点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双重领导,分级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具有政令畅通的  相似文献   
19.
范玉刚 《工会博览》2013,(17):15-16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装备的研发制造。拥有员工1万2千余人,是国家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之一。处于转型期的唐车公司领导层意识到:公司发展到了讲文化的阶段。在市场经济中历练的经验使他们越来越认识到:  相似文献   
20.
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正视当前文化发展三个不同步的时代难题,这既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关乎文化产业大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除了让大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消费选择权,还要有自主的文化表达权。文化产业是当代文化发展与文化积累和传承的一种主导方式,其核心是文化价值的传承和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