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98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1998年年会暨宪法与国家机构改革研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就宪法与国家机构改革,围绕着四个主题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许多观点上达成了共识,并对完善国家机构改革、提高宪法的根本法权威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和中肯的意见,现将此次会议的主要学术成果综述如下:一、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宪法与国家机构改革的理论指导与会者一致认为,邓小平理论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理论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宪法与国家机…  相似文献   
72.
宪法应当体现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纪宏 《法学论坛》2005,20(2):8-10
毋庸置疑,我们今天称之为宪法的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西方法律文化不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传统民主理论在强调“多数人统治”的正当性时没有摆脱统治理论的影响,造成了人民主权说与多数人统治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人民主权说的制度化。现代民主观应当是“社会自治观”,即所有的个体都在社会共同体中以某种方式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中,对社会共同体的政治决策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意志影响作用。这种社会自治观实际上是现代宪政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4.
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立法的历史变迁,不同阶段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存在合宪性、正当性方面的问题。2018年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文本规定,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存在合宪性评价方面应当关注的理论问题。2018年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尽管在形式合宪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在法理上进一步加以论证的问题,但在法律功能上却很好地体现了现行宪法关于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各项制度要求,为保证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功能起到了很好的法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5.
12月1日,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共同举办了题为“我国现行宪法的伟大实践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同时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实施21周年。会上,十几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摘录主要观点如下:宪政是一种完整的价值理性现代宪政理念是传统法治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它克服了传统法治价值的缺陷,通过一种系统化的思路将各种理性价值有机地整合起来,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完整的价值理性。一、传统的价值理性有价值绝对主义倾向价值问题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因此,任何价值都必须在准确地界定自身的功能基础之上来确定…  相似文献   
76.
今年元月 14日 ,第四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颁奖仪式前 ,周永康等领导亲切会见了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并勉励他们多提治国安邦的真知灼见 ,多创造实践需要的学术精品。借此机会 ,本刊特邀新当选的部分杰出青年法学家围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学与法治发展”这一主题 ,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笔谈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7.
行政法中的相对人是指有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参加的法律关系的另一方法律主体。相对人主要存在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它包括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也指其它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78.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制定的,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等其他法律形式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特性。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其他一切法律形式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法律依据,"合宪性"是宪法对其他一切法律形式的正当性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宪法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一个国家的法律形式体系中,宪法是居于最顶端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形式。由于宪法在法律效力上和法律形式上与其他法律形式的法律特征相区分,所以,在法理上不宜将宪法视为一个与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相提并论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宪法应当在法理上作为各个部门法的法律原则而存在,宪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具有根本法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79.
1978年宪法在人权保障中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宪法基本上保持了1975年宪法关于宪法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的精神,恢复了一部分被1975年宪法所取消的195 4年宪法所规定的宪法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还规定了一些新的宪法权利,为1982年宪法关于宪法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规定奠定了法律基础。1978年宪法,在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历史性地位不容忽视,其制度意义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80.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第30条第2款明确规定“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和协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是我国法律文本首次明确条约与宪法之间的效力关系以及真正在制定法规则体系中确立了“宪法至上”原则。根据《对外关系法》的相关规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所确立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合宪性审查职权为核心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不仅使得审查对象的范围得到了拓展,更重要的是合宪性审查有了新的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可以成为合宪性审查的确定性标准。因此,《对外关系法》的正式实施为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注入了新活力,使得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在制定法规则体系中获得了最高的法律权威,有助于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