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场勘验是刑诉法规定的一种侦查措施。与讯问、搜查、检查等相比,现场勘验不会侵犯到相对人的自由、生命、人权尊严、通信自由等权利。通常为非强制侦查,非法取证问题似乎不突出。但从司法实践看.现场勘验及笔录质量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可能导致现场失去勘验价值、物证与现场的关系难以证明、物证因非法取得被排除等不利后果。现场勘验质量控制的标准就是证据的可采性标准,包括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通过时现场勘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环节对勘验质量进行控制。可以切实发挥现场勘验笔录在提供案件线索、核实证据真伪和证明案件事实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关于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人才问题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谁占有更多的人才资源 ,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目前我国人才流失现象特别严重 ,人才流失原因多重复杂。如何学习国外先进的人才管理观念 ,留住人才 ,发挥人才特长 ,已成为我们面对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在刑事程序中,当事人及其代表、追诉方、审判方均需对刑事技术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就当事人及其代表而言,审查刑事技术鉴定结论是其提出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申请的前提,是其依法行使辩护权或追诉权的前提;对于追诉方而言,是其履行国家追诉职能的需要,也是保障被追诉人权利的需要;对于审判方而言,是其确定鉴定结论是否符合证据的可采性标准并进而判断其证明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24.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在刑事程序法领域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就是坚持刑事程序法定原则.在侦查实践中,违背刑事程序法定原则任意实施侦查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事关一个国家的法治进程,而且对当事人、侦查人员、证据材料和案件事实均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25.
现场勘查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危害因素。主要有:1.滞留或隐匿在现场的犯罪分子向勘查人员发起攻击;2.犯罪分子为发泄仇恨或为了报复公安人员,在现场设置“陷阱”,如炸弹;3.与案件有关的有害因素继续起作用;4.尸体及检验试剂对人的危害。如何加强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二是加强安全防护方面的规章制度;三是加强现场勘查工作的组织指挥工作;四是不断提高现场勘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加强安全防护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26.
调查显示,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最关注的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与第二代城市移民有着密切联系。第二代城市移民违法犯罪问题是司法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根据其产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学校教育、改善家庭教育、发挥社区作用、建立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作用等一系列的措施对第二代城市移民违法犯罪问题进行防控和治理。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证据学、心理学等角度阐述了勘验、检查笔录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以新的视角——勘验、检查笔录特点、形成过程、证明作用及诉讼证据的内在本质——重新认识其证据属性,提出仍应保留勘验、检查笔录这一证据形式的观点,并就勘验、检查笔录的证据规则及程序规则进行探讨,以期对刑事证据立法和刑事诉讼实践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
勘验、检查笔录的采用标准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问题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法官对某特定的勘验、检查笔录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依据,是勘验、检查人员制作勘验、检查笔录的“行动指南”,也是刑事诉讼参与人质疑其能否作为“定案根据”的依据。从关联性、客观性和合法性三个方面探讨勘验、检查笔录的采用标准,以期为刑事诉讼实践,尤其是勘验、检查主体制作笔录提供理论方面指导。  相似文献   
29.
影响鉴定结论可靠性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蒋丽华  李蕴 《中国司法鉴定》2004,14(3):19-21,41
鉴定结论的可靠性是鉴定的基本价值所在,是鉴定的初始目标,是鉴定结论得以存在的基础。影响鉴定结论可靠性的因素既包括法律制度层面又包括技术层面,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鉴定主体、实施程序及其鉴定结论标准等都是影响鉴定结论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方面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鉴定结论缺乏可靠性。  相似文献   
30.
<正>2021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依法监管,抓紧制定包括涉外领域监管亟需的法律法规;强调要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关键领域,优化人才培养布局。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其核心要义是"十一个坚持",包括"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