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蔡杰  陈水星  向娟 《行政与法》2004,2(10):33-35
在乡土社会,人们依据各式各样的规则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制定法和习惯法、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潜规则皆是被选择的对象。乡土社会的现实状况表明:如果将一切乡土冲突都强行纳入制定法的统辖范围,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为了在乡土社会推行现代法治的同时不致破坏其秩序,就必须实现解纷规则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目前,迁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的流动示范效应及回流也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本文针对福建省劳动力流动人口日益增加的现状,建立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导下的具有C-D函数形式的福建省劳动模型,并强调基于外来劳动力流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结论是:2000-2009年外来劳动力对福建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26.82%。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宝安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大力推进财务管理综合改革,为建设节约型财政、廉洁型政府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上的刑事陪审制度可分为参审和陪审团两种模式,我国现有立法规定的人民陪审制度实质上属于参审模式。由于以往在适用上采取放任态度,加上配套制度不健全,导致该制度的实施很不理想。实际上刑事陪审制度有自己的独有功能,不能被其他制度所轻易取代,而且从世界范围上看其并没有衰落,对我国而言,贯彻该制度还有促进刑事审判改革的意义,所以宜存不宜废。但参审模式严重限制了刑事陪审制度应有功能的发挥,我国应以英美法系的陪审团模式作为参照对象,并结合我国实际,对现有陪审制进行渐进式重构。  相似文献   
15.
论卧底侦查争议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杰  严从兵 《现代法学》2003,25(3):99-103
随着我国诉讼观念的更新和诉讼模式的转变 ,卧底侦查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为大家所关注。作为一种谋略 ,“卧底”在我国刑事侦查学中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然而 ,就其法律规制问题学界存在诸多争议 ,焦点集中在卧底侦查的理论基础与卧底警察“侦查行为”性质评价方面 ,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有赖于具体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16.
警察出庭作证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法系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因其对诉讼公正和被告人诉讼权力的有效保障,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与采纳。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有违司法公正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借鉴这一制度。当然,由于我国的现实状况,借鉴确立这一制度有诸多困难,这要求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与文化的改革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无罪推定原则映照下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公理性原则 ,应当贯穿刑事诉讼的始终。目前 ,学界对该原则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审判阶段 ;对审前阶段 ,尤其是审前羁押中该原则的价值和意义的研究则较少涉及。本文通过论述无罪推定原则之于审前羁押制度的意义、要求 ,以及在审前羁押制度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保障机制 ,映照出了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的缺憾 ,并对“运动式”的解决不当羁押的效果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提出了应当以无罪推定原则为指导重构审前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18.
汪超  蔡杰 《长江论坛》2010,(5):56-61
第三人侵害债权问题一直是广受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我国侵权责任法及其它相关法律对此问题并未作清晰详尽之规定。本文提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理论基础并非是侵害他人权利,而在于其行为侵害的是他人的合法利益;这种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类同于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但并不应该完全排斥过失的情况;这种制度从地位和功能上看只能是违约责任制度的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法官庭审指挥权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杰  冯亚景 《法学研究》2006,28(6):113-124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直强调弱化法官在庭审中的职权,而主张学习英美当事人主义模式下法官的消极克制。但是,弱化法官职权并让法官消极克制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法官在庭审中的能动性。为实现审判之目的,保障庭审公正、高效和有序,必须赋予法官庭审指挥权。庭审指挥权包括诉讼许可和禁止权、程序异议裁决权、庭审引导权和告知权、证据调查指挥权、诉讼进程控制权和庭审秩序维持权。在我国,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庭审指挥权体系以及控辩双方权利救济机制,促进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客观化和检察官地位的当事人化,并通过转变司法观念和提高法官素质保障庭审指挥权的正当行使。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保证死刑准确适用的一道警戒线。传统的书面审理方式有许多弊端。基于程序正义的要求,死刑复核程序需要摒弃这种审理方式而转向开庭审理。为此,就需要对机构设置、当事方参与和程序运作等问题作出统一规划和合理构建,以合乎程序正当性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