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古人云,"风起于青萍之末"。加快建立社会预警和应急机制,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政治任务。建立和完善社会预警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利益、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我国的履约机制与《公约》的要求密切相关。本来,2011年就应该全面达到《公约》的要求,但现在做得还不够好,国内立法和《公约》还有很大的差距。事实上烟草控制的伦理价值很高,《公约》的目标是人类健康,控烟的目的也是健康,二者高度统一,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健康。如果仅仅是用履行《公约》这样一项履约义务跟行政机关讲,无论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道义的角度都很难令其信服。如果跟行政机关讲目标是健康,行政机关更容易接受,甚至烟草企业在健康的标题下也不敢贸然行动。  相似文献   
33.
行政审判体制改革是整个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结果,是检验司法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行政审判体制中存在的非国家化、非司法化和行政诉权贫弱化等问题,按近、远期目标必须逐步实施改革,以实现社会期待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4.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控制过程中,我国疾控机制在病毒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诊疗规范发布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控制了疫情恶化,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众多国家的赞誉。然而,疾控机制在疫情早期的监测、预警工作效果并不理想,错失了控制疫情的黄金时间,造成病毒的肆虐。可见,我国疾控机制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这都要体现在对法律制度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35.
解志勇 《时事报告》2012,(12):58-59
带着社会各界的期盼,《精神卫生法》终于在今年10月26日出台,从最初的起草到颁布,其间历经20余年、10余次修改,可谓是“干呼万唤始出来”,其最大的亮点是针对乱收治问题的规范。  相似文献   
36.
论对物行政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导言 1989年制定的《行政诉讼法》首次正式使用了“具体行政行为”概念。这一概念的出现,对我国行政法学研究和实务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解决了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审查对象问题;其次,形成了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成为行政法学关于行政行为最重要的分类之一;第三,严格限定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并成为决定受案范围的诸多变量中最重要的一个。[1]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认识和研究,决  相似文献   
37.
企业合规治理在我国法治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然而,行政法上的企业合规制度体系尚未建构起来,企业合规在行政监管领域的积极作用亦未充分展现。为此,应加快构建行政法上的企业合规治理制度体系。在企业合规理念充分导入的基础上,遵循公益优先、激励性制裁、专项整改和合理配责原则,从应用场域、基本原则、具体制度设计和行刑衔接机制等方面着手,运用系统化思维,统筹考虑企业日常合规建设、行政监管、违法企业的合规治理、行政与刑事合规中的监管验收等问题,建构中国特色行政法合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8.
论公益诉讼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公益行政诉讼制度 ,使得许多公共利益在遭受违法行政活动侵害时 ,因没有人起诉及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而不能得到法律救济。从目前来看 ,建立公益诉讼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并有相关的理论根据和法律依据。此外 ,公益诉讼在当事人、管辖、受案范围、标的与诉讼费用以及判决形式方面均有不同于一般行政诉讼的特点。  相似文献   
39.
~~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的法律思考@解志勇$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 @于鹏$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40014~~~~~~  相似文献   
40.
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只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第三人的司法解释,也略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术界尚未对行政诉讼第三人某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达成共识。因此,对行政诉讼法所称“利害关系”进行科学定位,并回答目前实务界面临的一些难题,乃当务之急。如行政诉讼第三人有何特征,如何分类,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作为第三人,第三人在诉讼中拥有何种法律地位,享有何种诉讼权利,承担何种诉讼义务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运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