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从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东欧各国普遍展开了重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进程。在此背景下,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性的高度理性自觉为重要思想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建构。他们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理论诉求,普遍开启了以实践为本体论基础,以批判和改造当代社会为基本途径,以实现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为理论旨归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路向。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但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过分依赖也致使其烙上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2.
作为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科普宁在超越苏联历史唯物主义“正统”方面展开了重要的尝试。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反思与重新理解,科普宁对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的地位做出了独特的阐释,并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创立的起点、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本作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把握一般规律的前提性作用四个方面做了具体论述,以此为基础,科普宁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认识论和辩证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阐述,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
许恒兵  盛辉辉 《探索》2011,(6):188-192
“经济决定论”是人们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总体而言,“经济决定论”是一种对呈现为有机联系的社会现实中的构成要素或环节进行割裂、并借助于旧形而上学的“还原论”思维方式构造历史的理论。既然如此,它就不可能超越传统理论哲学的范围,并因而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错误结果。故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批判,并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精神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决定论形态进行阐释,以彻底划清二者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24.
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解答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理论样式,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实在论共同分享着割裂个人与社会之内在关系的错误前提,并由此造成了无能于理解历史以及判定其未来走向的根本缺陷.通过确立“实践”的根本视域,即把个人视为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个人”,个人从事实践活动必须以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为根本前提,马克思洞见到个人与社会相互生成、相互诠释的本然性关联,从而扬弃了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实在论的两极对立.以此为前提,马克思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并为科学论证“社会未来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其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为重要前提的,在这一转向的过程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马克思的确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马克思所以能够实现对社会现实的唯物主义阐释,恰恰在于超越了有着原则性缺陷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并通过颠倒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而确立了理解和把握历史的辩证视野才实现的。黑格尔辩证法由此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前提"。循此认识可知,历史唯物主义首要地不在于其是关于"历史领域"的唯物主义,而在于其是贯彻了辩证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唯有如此,历史唯物主义才成其为彻底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6.
深入考察《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可发现,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以及作为其思想表征的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的同时,对未来社会展开了双重逻辑论证。一方面,基于主体性逻辑的视角,即从主体和自由、主体和劳动以及主体和财富的关系等维度,对未来社会存在样态展开了富有原则性的高度设想;另一方面,基于客体性逻辑的视角,即通过把握资本运动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暴露资本的历史局限性,揭示其走向崩溃以及为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大纲》中的双重逻辑论证考察马克思从《手稿》到《资本论》的思想演进,《资本论》绝非如奈格里所认为的是《大纲》的倒退,而是实现了对《大纲》中建构起来的客体性逻辑的完美建构,并为主体性逻辑论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及思想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27.
许恒兵  申一青 《前线》2022,(10):20+25-27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全面分析抗战形势,准确实施正确战略指导,精心设计筹划抗战全局,科学预见抗战未来走向,集中表现出统揽抗战全局的总体性视野、设计把控抗战各阶段的全程性视野和科学预见抗战未来趋势的前瞻性视野,彰显了无与伦比的战略判断、战略设计、战略预见的领导艺术。学习领会毛泽东的高超战略智慧和宏阔战略视野,对我们有效应对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无论是黑格尔哲学还是古典经济学,由于二者皆将"事后"视角投射到"事前",即将从理论上把握社会实在所形成的"思想具体"等同于"社会实在"自身,以致最终都将资本主义社会塑造成永恒存在的"自然体系"。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革命性地改造了两者考察社会现实的方法 ,而这一改造的关键在于同时从"事前""事后"双重视角出发去理解和把握资本,既站在将资本增值视为既成事实的"事后"视角揭示资本保存和增值自己的本质,同时又站在资本实现增值之前的"事前"视角洞察资本增值或扩张的界限和矛盾,并以此揭示资本的历史性存在方式。虽然资本竭力拓展自己的界限,并经历了持续的历史性上升,但都无法消除基于资本本性的界限和困境,从而不能逃避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结局。  相似文献   
29.
在七十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构历程中,苏联学者普遍确立了以"推广论"解释历史唯物主义之形成的理论模式。由于认识不到实践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性作用,"推广论"存在着割裂自然与历史的内在关联、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辩证法的内在本质、背离马克思的"彻底唯物主义"何以"彻底"的真实意蕴等理论缺陷。全面审视"推广论"的缺陷,对于我们以"实践"为根基走向"统一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成为学界的一大热点。通过反思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分法”的缺陷,学者们在应该从整体性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达成广泛的一致。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关涉其实质、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并围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这些探讨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更好地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