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贾晓明 《黄埔》2013,(2):142-143
在第二次东征开始后不久的1925年10月3日,蒋介石在广州指挥了一次军事行动,逮捕了川军将领熊克武等人,独立于国民革命军之外的广东最大军事集团川军迅速瓦解。  相似文献   
22.
23.
贾晓明 《黄埔》2014,(2):82-83
1925年10月31日,东征军攻克兴宁,这是继30日双头大捷后,对陈炯明叛军取得的又一次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24.
贾晓明 《黄埔》2020,(3):90-93
1926年3月19日上午,中山舰在代理舰长章臣桐的率领下,自广州驶抵黄埔军校所在地长洲岛。该舰的此次“异动”,进一步加深了蒋介石对苏联顾问、汪精卫和代理海军局局长李之龙等共产党人的猜忌,并成为其制造“中山舰事件”(三二〇事件)的直接口实。  相似文献   
25.
贾晓明 《黄埔》2012,(6):76-77
1925年9月20日,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同时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广东省主席兼军事厅长、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长)接受蒋介石的建议,于当天深夜在陈铭枢的护送下,离开广州去上海,其所部粤军彻底被国民革命军缴械、整编。  相似文献   
26.
廖仲恺遇刺     
贾晓明 《黄埔》2012,(4):60-61
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作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坚决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建设黄埔军校等事情上日夜操劳。为了巩固革命政府,统一广东,廖仲恺主持制定了军政统一、财政统一、禁烟禁赌等一系列革命措施。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后,廖仲恺担任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工人部长、农民部长、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财政厅长、广东省省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14个职务,深受苏联顾问、共产党人、工农大众及党军的拥护和支持而声望日著。但也因此遭到了失去既得利益者的反对甚至仇视。据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回一忆:  相似文献   
27.
贾晓明 《黄埔》2012,(2):58-59
1925年6月15日,黄埔东征军回师广州,彻底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滇军将领杨希闵和桂系将领刘震寰原来都“没有地盘”,率军“暂驻”广西。1922年底,杨、刘参加“白马会盟”,同意接受孙中山领导,杨希闵受命为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率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在战斗中,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部不但按兵不动,  相似文献   
28.
贾晓明 《黄埔》2013,(1):80-81
1925年10月1日,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出师举行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党军取得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后,由于旋即迅速回师广州以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没有乘胜消灭陈炯明的叛军残部,致使其中一部分逃往福建南部、江西南部等地,并得到当地军阀的支持,由此获得了喘息和复苏的机会。而东征军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急于扩充自己的实力,  相似文献   
29.
贾晓明 《黄埔》2013,(6):80-81
1925年10月27日,进军途中的东征军在华阳镇和陈炯明叛军激战。战后蒋介石曾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大关键,其重要性不下于棉湖之役。”  相似文献   
30.
贾晓明 《黄埔》2014,(3):86-87
1925年11月7日,蒋介石率领东征军克复广东境内陈炯明叛军盘踞的最后一个据点饶平,这标志着广东革命政权彻底统一了广东全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