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3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指赋予农民更多不动产的财产权利,并且是部分财产权能。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以及调动农村生产要素积极性等方面来看,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具备以下前提条件,即对不动产进行清晰的权能界定、完备的产权交易市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2.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是否还要走西方国家老路,即先经过几百年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然后再进入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回答是否定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一开始就要建立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什么是宏观调控,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3.
当前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严重的衰退时期,我国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需要把目光聚焦到扩大内需上来。扩大投资需求要审慎,而扩大消费需求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4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全党共识。要加强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机制,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自觉。  相似文献   
4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他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以及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角度,提出要努力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路和以最严格的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6.
刍议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基本原因,从不同视角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7.
判断生产关系优劣的标准是生产力,凡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都是好的和有存在、发展必要性的生产关系;凡是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都不是好的生产关系。所有制和分配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有条件的,不能无条件地照般。  相似文献   
48.
1968年联合国规定用GDP来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这一指标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教授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更好的指标可以代替它,同时,该指  相似文献   
49.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发展的理论是贯穿其始终的基本脉络。发展,可以涵盖多层面的含义,包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邓小平有一句经典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他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设计大师,其政治发展思想具有深邃的意蕴、强烈的战略性和浓厚的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50.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重要科学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并非是邓小平同志顿生的念头,而是在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基础上反复认识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它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 一、“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性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标准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反复认识而形成的。 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党对工作重点的认识基本上是模糊的即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