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志 《检察风云》2004,(23):42-43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的过程之中。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标是要发展出一个和谐社会。同时,发展也十分需要以和谐为基础,以和谐为条件。不和谐,难以发展。转型期既可以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可以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这一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这得从有关和谐的几个基本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42.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伟志 《求实》2004,(11):30-34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演化的新阶段 ,新高度。各项工作、各个方面在国家整体中的战略位置、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都要放在科学发展观的坐标系上来确定。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理念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概念 ,是政治经济学的新范畴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也是发展社会学、发展经济学等等新学科的新篇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四点 ;在当前尤其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3.
统战工作离不开统战理论的指导。上海在多年统战工作实践和统战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于1983年成立了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有研究会与没有研究会是大不相同的。研究会成立以后,从分工上,从责任上,都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理论自觉性。在刚成立的时候,我还没有涉足统战领域。在第一届的后期,大约是从1986年底、87年初,在张承宗任会长时,我开始参与统战理论研究会的学术活动。张承宗是统战老手、统战大家。在张承宗老人身边学  相似文献   
144.
邓伟志 《民主》2013,(1):27-28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曾就文化问题进行过专门探讨,这在中共历次全会中尚属首次,意义深远,所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全会提出"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又号召我们"创立新知"。如何理解、领会、实践"文化创新"?我认为,关键是必须深刻理解创新是文化的特性。这里谈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45.
一个过去不太引人注目的社会群体,成了近几个月街谈巷议的话题,这就是乞丐.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自从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以后,我国对乞丐的做法由收容遣送改为社会救助.这一改,改得好!这一改动进一步体现了我们的"以人为本".人,不分贵人、贱人都是人,不论穷人、富人都是立国之本.乞丐古已有之,今天在各大洲都有,在纽约的曼哈顿有乞丐,在罗马梵蒂冈教堂旁边有乞丐,在莫斯科的红场上有乞丐.地球上还有一个跑到许多国家行乞的吉普赛人.只要贫富差距大了,就难免出现乞丐.因此,能不能善待行乞者也是一个国家的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146.
“经济与社会齐飞,物质共精神同步”,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现在,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社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环境、条件和最终目的。在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社会发展比经济增长更重要。社会事业投资占国家全部投资的比例是衡量国家文明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7.
如果有人问:近年来中国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我想,我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如果再问:近几年来,中国最大的不足是什么?我想回答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我肯定有一部分人会回答:是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48.
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大纲》以及其它文章中,‘就曾提出社会建设。他说:“统一以后,则重心又移在社会问题。”他不仅把社会建设视为“重心”,还对社会建设做了系统论述,完整阐发。他的社会建设思想虽然没有在他手中变为现实,但是,他的先进理念启迪了后人。孙中山先生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见解呢?孙中山把“人本”、“民本”作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孙中山脑子里充满着自由平等。他认为人人共处于世界大家庭;他认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一国之内,实行“民有”、“民享”、“民治”。“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人人平等,“无尊卑贵贱之见”,“无贵族、平民之阶级”;他认为人人“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各得其所”,“国家的利益大家可以均沾”,“全国男女,无论老少,都可以享乐”,“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共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人人具有极高的道德境界,“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具备“为四万万人谋幸福”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49.
当前,若问及亿万中国居民最关心的问题,相信莫过于高涨的物价,尤其当2010年跳跃的物价蔓延到"菜篮子"、延伸至2011年时。后经济危机时代,全球共同陷入增发货币所伴生的流动性过剩的困局,中国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将稳定物价作为工作之重紧抓不懈。然而,"豆你玩"的CPI仍在不断挑战居民紧绷的神经,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全面抬升,使工薪阶层的收入相对缩水,更不用提低收入阶层的捉襟见肘。古人曾云:"仓廪实,知荣辱。"回溯历史,无论中外,社会动荡均与民众的基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民心一旦焦虑不安,社会秩序必将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稳定物价刻不容缓。日前,我刊与上海市未来学会联合召开了"稳定物价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学术研讨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提出不少真知灼见。我们选登部分专家学者观点,期待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讨论、踊跃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0.
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把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用先进的社会规范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朝着绝大多数人认定的目标前进,组成社会交响乐,奏出和谐的动人乐章。根据这样一个要求,和谐文化中至少应该包涵三个"一"。首先是和谐文化应该确立"目标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只能是奔向一个大目标。南辕北辙谈不上和谐。共同的利益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