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公共行政的伦理冲突场景与消解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方公共管理人性假设尽管殊异,却遭遇并非宿命却又难以避免、普遍而又典型的公共行政伦理冲突场景:角色冲突、权力冲突、利益冲突、价值冲突以及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冲突。置身于我国情民意环境下的行政伦理冲突,可以在正义和民主原则框架内,通过构建行政责任模式和推进行政伦理制度化来实现消解。  相似文献   
22.
邹东升  陈达 《探索》2007,(2):59-63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政策执行者将政策理想转化成政策现实的过程。然而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逻辑与执行的微观机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会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运用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该模型中理想化政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执行环境这四类因素,并对该模型中其他要素进行整合和拓展,可以理性认识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失范以及执行环节遭遇的障碍,进而有针对性地探寻走出执行困境的对策和出路。  相似文献   
23.
24.
"微腐败"治理作为新时代推进监督执纪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自治能力的重要抓手。政策治理的高效性、灵活性带来短时期的立竿见影效果与周期性、阶段性特征导致的长效功能减弱之间需要平衡,政策治理的效率保障与法律治理的高预期性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必然张力。缘此,用完善的党纪、政纪、法纪规训公职人员,强调依法依规治理"微腐败"的同时,充分发挥正风肃纪政策的积极功效,是建立"微腐败"长效治理机制的必然选择。新时代的"微腐败"治理应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提升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培育和弘扬法治文化,通过"微腐败"治理过程中党纪与国法的衔接融合,实现"微腐败"治理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5.
邹东升  赵丽 《重庆行政》2013,14(1):48-50
一、问题缘起 重庆市从2008年开始着手市容环境整改政策,该项政策紧紧围绕"户外广告、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占道经营"四大整治重点开展,而在实践中,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执行者执行不力、目标群体不配合以及执行者和目标群体沟通反馈不畅等问题.具体而言,执行者执行不力表现在环境卫生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纠正督查工作不到位和部分区域整治速度较为缓慢三个方面;执行者与目标群体沟通反馈不畅主要集中于市民对互联网论坛里中关于该政策相关内容的理解偏差,但由于网络的非正式性和表达无力,市民没有合理有效的诉求渠道,导致部分市民对该政策最初施行的反感和抗拒,目标群体和政策执行者的"互补"缺位.由此可看出该项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如何促进市容环境整改政策的有效执行,发挥其政策作用、实现政策目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网络管制政策与网络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东升  车邱彦 《求索》2007,(7):61-62
对网络进行依法管制是当今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如何做到管制手段、方式与程度的合理适度已成为互联网管制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梳理我国现行互联网管制政策和具体措施,实现从网络管制走向网络治理,逐步完善和创新互联网管制模式。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城市交管部门普遍实行的隐蔽执法模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隐蔽执法暴露出了自然公正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公开原则和比例原则等行政法原则的缺失。对隐蔽执法进行法律规制,应强调“人性化执法”,建立公民个人针对隐蔽执法的拒绝制度,规范隐蔽执法的相关执法程序,同时,要加强对隐蔽执法的监督。  相似文献   
28.
开始启动的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 ,理应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寻找新的途径和突破。依法治国指导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 ,离不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成功的保障。历次机构改革难以淡出“精简与膨胀”这一往复循环的怪圈 ,至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将机构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反思其道 ,实现机构职能、编制和行政程序的法制化与规范化成为地方机构改革之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29.
近年,不少地方的公交改革存在对民营化认识的普遍谬误,有待厘清.公交改制失败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民营化,民营化的主旨是实现公交运营机制的市场化,以提高效率,而非政府责任的市场化,以推卸责任.公共交通回归公益性定位,并不意味着完全重走传统的老路,既需要通过适度的民营化改革,打破传统的政府垄断型公交服务供给模式,同时,政府也要回归公益角色和本职,尽职履行依法监管和合理补贴的责任.  相似文献   
30.
混合型模式是公交民营化改革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契约主义"强调以契约合同为核心,但非完全市场化和民营化,而是竞争激励机制与公平民主机制相结合,以实现地方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由于城市人口分布、消费水平、线路竞争度等客观因素的差异,使得我们不能在公交改革上简单地实行"一刀切".在对公交民营化改革模式的安排上,不能单纯选择一种模式主导改革,而应综合北京和香港城市公交的做法,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组合,灵活地实行公私合作的"混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