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贩卖人口在解放前的旧中国较为普遍。新中国成立以后,经严厉打击,到50年代中期,这种犯罪已基本绝迹。到了80年代初期,随着人财物大流动、外来人口的骤增、自发劳务市场的出现与蔓延,个别地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又死灰复燃。北京市是80年代末才发现此种犯罪活动的,对此类案件,北京市历来十分重视,1991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  相似文献   
42.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改革的领导主体,更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领导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政治与法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法律很自然地体现其意志,表述为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  相似文献   
43.
在学术界,对国家和社会、政府和人民之间关系的理解基本上可以归纳为4类:一、强政府、弱社会;二、强社会、弱政府;三、弱政府、弱社会;四、强政府、强社会。很显然,最差的情况是弱政府和弱社会,而第四种情形即强政府、强社会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44.
亚洲的安全困境亚洲的安全困境,除了中美关系,更要把小国考量在内。在任何地方,小国家需要多边主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较之大国,小国的选择比较少。小国的各方面的需要,包括主权国家和安全和发展,都要求和大国处理好关系。因此,无论是东北亚国家还是东南亚国家,他们的选择是,  相似文献   
45.
广东为什么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不要走下去,能否走下去,如何走下去,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广东找到答案。研究广东的市场经济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改革具有参考价值,甚至是主导性意义。《同舟共进》:您一直关注广东的改革,曾在文章中说过:"无论成败,广东的改革都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一个省份牵系一个国家,广东为什么这么重要?郑永年:广东为什么重要?从国家改革开  相似文献   
46.
随着中国在国际体系内地位和作用的上升,中美两国形成了一个“G2”结构。在世界权力新格局下,中美两国和平共处符合国际利益和中美各自国家利益。和平共处要求两国互相对对方的核心利益作出调适。然而由于中美两国的相互误解和相互恐惧,美国不愿意为中国的核心利益调整其对华政策,而中国实力已经上升到可以要求美国作出这种调整了。面对国际新格局,中国应改变过去被动的对美政策,确立自身接触美国的新政策和新原则。为此,中国应积极寻找和建立与美国互动的新的国际制度平台。现阶段,东盟机制不失为一个可借用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47.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之痛,因为它已经绑架了中国的总体经济。它也是社会之痛,因为房地产具有特殊性,是社会产品,当社会大多数人的居住权不能实现或者被剥夺的时候,社会稳定就会失去基础。  相似文献   
48.
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已经被提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高议程之一.如果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够维持一个中速增长水平,就可以比较顺利地从中等收入社会,转型成为高收入社会. 这种转型的意义不仅仅在经济层面,更是社会政治层面.如果中国能够转型成为高收入社会,今天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就会得到控制,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9.
在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几乎都经历过社会传统道德受到强烈冲击的历史阶段。道德是社会的必需品,因此道德重建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现今,值得探讨的是重建怎样的道德价值和怎样重建道德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考量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道路。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到政府职能转变,各路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是。本书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克服当前面临的阻碍、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展望、分析和设计,以期让民众渎懂中国改革,成为大众把脉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