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加强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提出:加强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两大任务,现在经常在报刊上和谈话中出现,这两者当中都有"社会"这个概念,但在用法上有时似乎不尽相同.比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提法上,社会建设所说的"社会",就和整体性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概念不同;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又出现过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说法,把这一说法和四位一体的论述放在一起,又好像"社会"这个概念所包含的是同一个意思.不仅如此,在日常的书面用语和口头表述中,社会这个词也是不断出现的,其范围大到整个人类,小到一个社区乃至一个家庭.除范围外,也还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用法.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对社会这个概念进行准确定位,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这样对更好地加强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2.
<正>"二分"就是分工与分配。这里所着重提出的劳动与"二分"的关系,其目的就是要揭示劳动和分工与分配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不可分割的,更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劳动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分工与分配,都属于社会历史现象,都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存在方式。用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眼光来看,人无论是否从事劳动,都和劳动不能分开,同样,人和劳动之间不管处于什么状态,也都不能离开分工与分配。应该肯定,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既是经济学考察的对象,更应该  相似文献   
43.
<正>马克思毕生所创建的理论成果,被恩格斯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是理论界人所共知的。按照恩格斯的意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这两者的整体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既是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更是指明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义所在。就在提出这两大发现的前后时间内,恩格斯还多次论述了这两大发现的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44.
<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思想命题或哲学命题,一般都认可是马克思首创,这应该没有问题。马克思以前的诸多有关人的发展的探讨,无论是在"发展"本身还是在"自由"、全面"的问题上,都没有达到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整体而科学的把握。那么这样说,是否就意味着马克思关于人的  相似文献   
45.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整体性要求中,"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居于首要地位,而"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是重中之重。这中间的道理很清楚,能否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包括两个要点: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即热心不热心甚至愿意不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是愿意甚至热心学习马克思主义,然而学习的路径和方法不对,因而虽然努力却难获真谛。以上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能否巩固乃至是否坚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先从这一点谈起。  相似文献   
46.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句话,被国内不少研究价值问题的文章和专著当做马克思的观点广泛加以引用。《光明日报》1月5日发表郝晓光《对所谓普遍价值定义的否证》一文,对此提出异议,指出这句话表达的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马克思所反对的瓦格纳的观点。2月2日,《光明日报》又发表李连科、刘奔《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的理解问题》一文,不同意《否证》的意见,认为不能把这句话当成瓦格纳的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这一关于价值概念之争,涉及到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这句话是不是马克思的观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它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在商品价值之外,还存在不存在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等。讨论清楚这些问题,对于价值理论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都将起到推动作用。本刊在此发表两篇文章:《从价值理论的探讨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角度,论证商品价值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并由此谈到如何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问题;《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的扬弃——论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从对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的具体剖析中,多层次地论述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并且认为;商品价值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就此继续发表意见,踊跃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47.
对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关键之举。把对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这一命题放在广大干部和群众面前,既有助于推动实践的发展,更有利于理论的提高。  相似文献   
48.
“人的本质”新解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学理论与历史》的出版,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由《人学原理》、《西方人学观念史》、《中国人学思想史》三部专著构成,分属于人学学科的三个分支;《人学原理》有存在编、本质编和发展编三编,基本上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有关内容。前不久,学术界在北京进行座谈,对该书作出高度评价,2005年8月22日《光明日报》第6版用将近一个版的篇幅刊登了有关文章。在三部专著中,《人学原理》属于首卷。其创新之处,是在一些流行的理论观点方面如人的本质、人的交往、人的价值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既尊重原理又不拘泥…  相似文献   
49.
<正> 前一段时期,关于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化”或“半意识形态化”的观点,颇为流行。产生这类观点的一个“理论根据”,是认为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和审美特性不能统一。按这种理论,凡主张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者,必然否定文艺的审美特性,反之,只要强调文艺的审美特征,就应该而且必定要淡化乃至取消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功能。显然,这种理论宣  相似文献   
50.
郝孚逸 《理论月刊》2000,(11):20-23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崇尚自然、尊重历史为创作原则,注重历史真实首先是一个思想、艺术观念的问题;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用当时时代所能达到的先进思想去观照历史,既不失历史的真实面貌,又使历史剧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莎士比亚的悲剧凡涉及历史素材的,不管其范围大小和数量多少,都不违反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