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云南黑树林地区"百年干戈化玉帛"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地区族群矛盾成功化解的个案,其经验及其理论启示具有研究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民族内部矛盾也可视为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地域认同会高于民族认同;民族工作队在化解民族矛盾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国家权力在协调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在频繁的灾难事故面前,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过失责任原则由受害人证明加害人的过错才能获得赔偿,那么就会导致受害人因无法举证而得不到合理的救济。正是这种现实的需要催生了危险责任制度的诞生。危险责任的出现为现代侵权行为法带来了新的生机,进一步扩大了侵权行为法作用的领域。危险责任制度的建立,直接影响着侵权行为归责理论的变迁。危险责任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已为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所接受,成为现代侵权法上一项重要的制度。目前我国有关危险责任的理论研究尚显薄弱,相关的立法规定也不够完善,这些导致了司法适用上的困难与混淆。因此对危险责任制度进行研究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家骥 《今日民族》2013,(11):58-59
云南藏区之所以有今天这样一个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成为全国和世界公认的最好的藏区,香格里拉品牌的打造和运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从人类学视角来分析,所谓香格里拉品牌的打造和运作,其实就是典型的通过“传统的发明”。来开创具有云南藏区特点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诸如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生活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的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共生互利、和谐相处的良性互动关系,为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云南的藏族便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民族宗教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的重大问题。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长期并存的边疆山区省,云南的民族宗教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云南乃至全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影响。文章在认真总结云南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取得显著成就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民族宗教问题对构建和谐云南的现实影响,并从民族宗教领域对构建和谐云南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对策建议,对全国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并存的边疆山区省。全省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26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所独有;2006年少数民族人口1518.37万,占全省总人口4483万的33.87%;全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已有18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市),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云南地处祖国边陲,国境线长4061公里,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神话传说中的水、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宗教信仰中的水崇拜和节庆活动中的用水习俗、人生礼仪中的用水习俗等四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水知识及其相关的用水习俗进行了深入的研宄与探索.文章认为,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和水知识,是傣族水文化的核心,在傣族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核心的文化理念指导下,西双版纳傣族形成了一系列与水密切相关的宗教礼仪和用水习俗,形成了一整套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技术和制度,有力地保障了西双版纳数千年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西双版纳成为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最后一块绿洲.深入发掘、系统总结傣族传统水文化中所蕴涵的理性与智慧用以指导今天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