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金灿荣  刘丹阳 《求知》2022,(5):20-2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奠定了新时代主动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总基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中国目前加入的最高水平的多边自贸协定,是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走向更高水平的起点;《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则是推动金融领域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标志。这三项成就从主动对接贸易和投资规则、推动金融领域新开放和维护区域发展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角度,  相似文献   
62.
中美关系是当今中国外交的一大重点。我国在对美关系上向来采取重视、合作、积极沟通的政策。步入21世纪后中美关系遭遇诸多挑战,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更是在贸易等方面制造摩擦,中美关系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认清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积极稳妥处理中美关系,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推动中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3.
<正>"战略机遇期"概念是中国政府和领导人深刻把握国际局势发展规律、高屋建瓴审视中国国内外发展环境而提出的。此概念服务于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点明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环境。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国内外重大形势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动态性特点,也是中国领导人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姿态对国际局势的深刻把握。20世纪80年代关于国际局势的  相似文献   
64.
金灿荣 《人民论坛》2012,(27):22-25
成熟的大国是理性的,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随波逐流。大国心态应该是更趋乐观、自信,更具责任心,能够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中国与世界遇到国际争端,我们要避免受害者心态,阴谋论心态也要少一点,这两种心态都是弱势心态的表现。当前,国际形势较为复杂,我们要实事求是,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65.
2010年的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潮流和国际格局的未来走向,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外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2010年的国际形势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在后然机时代,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难度上升.  相似文献   
66.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7.
金灿荣  刘丹阳 《前线》2021,(1):40-43
无论美国选举结果如何,至少有3个不可能改变: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发展趋势、美国两党都认为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的认识、美国社会短期内对华态度。拜登胜选后,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仍以竞争为主,但政策的可预期性、连贯性和双边关系稳定性将会增加。中美双边对话可能部分恢复,但不可能扭转中美关系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立足自身发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自身实力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8.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了国家间力量对比、国家治理以及人们的观念。受疫情影响,世界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逆全球化与地区主义、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交织等情况。这些变化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中国外交在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未来,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传统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竞争加剧,将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此,我们应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69.
<正>中美关系是国际政治中最错综复杂、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乃至近现代史的绝大多数时间点上,即使中美严重对立、甚至兵戎相见,双方的战略关系也难以简单用一个词概括。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美关系已逐渐成为决定国际安全的核心因素,牵动着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秩序稳定。近年来,中美关系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两国间贸易、政治甚至军事往来不断深化,但也在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70.
金灿荣  刘冰若 《前线》2020,(1):15-19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是成功的,为我国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外交事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披荆斩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接续奋斗,服务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进程,实现了从巩固独立、融入世界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