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本研究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家庭变化,主要研究了东亚社会中的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这四个社会中电视剧是如何对家庭和家庭关系进行再现的。该研究的研究范围如下:首先是对电视剧中再现的家庭结构和状态进行分析;其次集中研究家庭关系;最后将关注点放在了电视剧中再现的个体性问题上。通过研究可知,从家庭自身的中心性层面来看,韩国最为明显,而日本并不是从基础的家庭关系,而是从新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中国不同于日本和韩国,家庭是以夫妇为中心的核心家庭结构。同在中华文化圈的台湾地区则在乡土剧这一类型里,主要是强大的家长式权威下的两代为中心的家庭。  相似文献   
12.
李金秀  潘强 《犯罪研究》2006,(4):41-44,5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免予起诉,确立了酌量不起诉制度。然而,司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检察机关对该项诉讼制度几乎弃之不用。本文分别探讨了酌量不起诉的理论依据及其诉讼价值,并研究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鲜明地提出应当大胆依法适用酌量不起诉制度,以充分发挥其功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金秀玲 《学习月刊》2012,(10):130-131
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在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名营企业里70%以上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经过近30年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诞生的首批家族企业已届交接之龄。据统计,未来的5—10年.中国家族企业将普遍迎来权力的转移与继承。  相似文献   
14.
金秀芝 《学理论》2013,(16):101-102
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人口普查入户登记是普查的难点,是获得可靠普查基础数据、取得普查成功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变化频繁,人们的利益诉求也趋向于多元化,加之个人隐私保密意识的提高,使普查工作配合程度在下降。特别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从开始到结束仅十天时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解决人口普查入户难问题,关系到人口普查的成败,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人口普查入户难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和应有的人文性,而且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当前我们的物质文明已有了显著的进步,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与之协调,通过语文教学达到思想品德培养的目的,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今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社会对文物艺术品鉴定需求日趋强烈,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确实我国对文物艺术品鉴定“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对此,.本文欲从文物艺术品鉴定法律制度设计的角度,对我国文物鉴定相关法律制度予以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规范我国文物鉴定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眼中的德语国家高校排名榜金秀芳前不久,汉堡韦氏咨询集团受《企业家》杂志的委托,对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共115所高校作了评估。评选出了《各专业领域前十名大学》,并列出了《工程学系形象比较》的排名榜。评估以结合实践为主的九项标准为依据,它们是:1.结...  相似文献   
19.
金秀飞 《工会论坛》2008,14(6):143-144
英美新批评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强烈的批评和反对,所以迄今为止,新批评仍然没有在中国文学批评界产生过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但是英美新批评派新的理论和方法给文学界以新的视角和途径,例如,“有机形式主义”、“字义分析”和“细读法”对于现代的文学批评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空间隐喻是隐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人类对物理空间的经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空间隐喻具有许多共性。同时,由于各民族认知模式的不同以及文化属性的差异,空间概念在隐喻性地构筑其它概念方面又存在一些跨语言的差异。本文以俄英汉语的部分例句为例,对空间隐喻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