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接上期 )四、从右倾盲动路线到亡党亡国如果说认识真理需要智慧 ,那么 ,追求真理却需要勇气。人的天职 ,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天职 ,在于追求真理。这一点 ,自从西方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以来 ,一直是众多知识分子的共识之一。戈尔巴乔夫和雅柯夫列夫 ,一位有着莫斯科大学的文凭 ,另一位顶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头衔 ,这两个著名知识分子 ,飞扬跋扈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 ,竟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制造出神圣不可侵犯的“改革”偶像 ,无异于公开制造现代迷信。他们对付尼娜·安德烈耶娃的手段 ,说明他们根本不愿听取不同意见的争鸣。他们不是握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句话从根本上抓住了苏联演变的症结之所在,比与戈尔巴乔夫同病相怜的右倾官方马克思主义者提供的一百篇解说更有说服力。有一种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冷战是西方工人  相似文献   
13.
追求真理需要不畏权势 (上 )追求真理需要冲破各种权力的束缚。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时候 ,他就否定了天主教会所维护的地球中心说 ,挑战了教会的权威。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因为支持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制裁。但是 ,他的“地球仍在运转”变成为当时激动人心的名言。另一位意大利人布鲁诺 ,为捍卫和宣传哥白尼的学说 ,遭致教会的长期迫害 ,最后在 1 60 0年被烧死在罗马火刑柱上。布鲁诺珍惜自己的见解 ,胜过珍惜自己的生命。当宗教裁判所宣布判处他死刑时 ,他回答说 :“你们宣读判词 ,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畏…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刻? 二、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失败了吗? 三、只有中共才能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也是一个过程结语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一)关于《新思维》的思维西方的宣传把苏联演变说成是“共产主义的大崩溃”,是“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而我们认为苏联演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现代修正主义的总破产。其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修正主义者。他所推行的是一条右倾盲动的机会主义路线。最先预见到“新思维”可能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造成巨大震荡的一位名人,是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他看出“克里姆林宫出现一位修正主义的总书记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新思维”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失…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修正主义的总书记”的二重性我们在这里借用了布热津斯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这些年,无论从西方到东方,都能见到很多被“新思维”所迷惑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有的达到谈“修”色变的地步,把谈论修正主义看作思想上的守旧和僵化。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苏联的修正主义者逐步夺取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马克思主义和敢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进行了疯狂的攻击。雅柯夫列夫就用“原教旨主义者”、“斯大林主义分子”一类套话攻击他的政敌。实际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像布热津斯基这样的反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搞错,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是“新”思维,还是“花花”思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一本轻率浅薄的欺人之书,这一点历史已经作了结论。但是,有探索精神的人决不会满足于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说明,我们想进一步了解戈尔巴乔夫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浅见陋识,这些浅见陋识变成了他的新的思维“偶像”,换句话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只不过是这位思想上的花花公子的“花花”思维。让我们直接面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的两个基本论点。如他所说,“新的政治思维的基本原则很简单: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任何目的的手段。因而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确实存在着能否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从1987年秋苏联的形势来看,由于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已经偏转,苏联这艘巨大的航船是否会触礁沉没,这是身处北美的我们当时关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得寸进尺 大权独揽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标志着戈尔巴乔夫要大刀阔斧地推行他自己的路线。出席这次党代会的共有 50 0 0名代表 ,都是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产生的 ,这样一个代表阵容体现了党内各种力量的平衡。一部分代表在会上同戈尔巴乔夫唱反调 ,另一部分代表则明确表示反对利加乔夫。叶利钦在大会的最后一天就再次发难 ,公开指责利加乔夫及其追随者是改革的敌人。表面上看起来 ,戈尔巴乔夫希望至少实行一种允许不同利益的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制度。暗地里 ,他正在想办法清除那些使他患了“赫鲁晓夫综合症”的和他意见有分歧的中央委员。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