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7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阳敏 《南风窗》2007,(2):37-39
我现在不太关心知识分子的命运,我比较关心工人农民的命运,知识分子的命运已经很好了,跟中国其它阶层比起来,他们是最好的了。  相似文献   
22.
阳敏 《协商论坛》2007,(5):28-30
“中国崛起”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当“亚洲崛起”的图景浮现时,“中国崛起”就被赋予了新意义,因为只有在亚洲的版图里,中国才有了参与缔造全球新秩序的可能性。世界银行于1999年发起成立的全球发展网络近期将目光对准了“塑造新的全球化:亚洲的崛起及其影响”。是什么驱动了亚洲的增长,亚洲又将带给世界什么,是贡献?是挑战?还是冲突与不平等的加剧、资源的枯竭、生态的恶化……2007,“亚洲的崛起”成为一个被预言的神话。  相似文献   
23.
逝去的边城     
说起“边城”,人们就会想到沈从文笔下那个山水如画、民风淳良的地方。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边城”并非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县,而是与之相隔200多里路程的湘西花垣县茶峒镇。茶峒的位置很特别,她恰好位于湖南、贵州和四川(现划归重庆市)三省临界之处,一条清水江从三省间贯穿而过,因位于洞庭及沅水上游,自古便是有名的水埠,与里耶、甫市、王村同为湖南四大名镇之一,因商贾云集,有“小南京”之称。相邻的贵州省松桃县、四川省秀山县和湖南花垣县一带的许多人家,原先  相似文献   
24.
阳敏 《南风窗》2007,(5):12-14
只有在亚洲的维度里,中国才有了缔造全球新秩序的可能性。“中国崛起”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当“亚洲崛起”的图景浮现时,“中国崛起”就被赋予了新意义,  相似文献   
25.
萧亮中在本年度的活动并不多,2005年1月5日,这名年轻的人类学者因为保卫金沙江积极奔走而积劳成疾,猝然辞世。海内外许多朋友正是被他影响、感召而开始关注将因建坝而受影响的山河和世代和谐共居的原住民,并有所行动。他行于乡土,归于乡土,他独立且不懈于追问,在行动和关怀缺失的当代中国社会,堪为知识分子之楷模。  相似文献   
26.
扬州是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唐宋时期,这里一度是江南最繁华和奢靡的地方,“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当时富贵群体的时尚。后来,其中心地位慢慢被上海取代。如今来到扬州,你会看到市区工地林立,一副热闹而蓬勃的样子。如同上海、苏州、无锡等华东城市一样,房地产行业恐怕是支撑这个城市经济的顶梁柱之一,而她曾一度引以自傲的传统工业则面临着某种危机——要知道,扬州的春兰空调(现划归泰州市)、亚星客车以及纺织品等,都曾是风靡全国多年的。2004年7月26日起,位于扬州南城的江苏通裕纺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通裕集团”)上千职工卷入了停工、…  相似文献   
27.
云阳,是一座长江边的古老城市,战国末年即已设县,隶属巴郡。有资料记载,由于长期战乱,明代在云阳的人口,曾经逃亡殆尽,现今的云阳人多是清初湖广等地移民的后裔。云阳老县城幅员3649平方公里,山大、坡陡,土地构成为“七山两水一分田”,人口密集在河谷低坝和山间平谷——它是农业大县,也在国家级贫困县之列。1997年时,云阳全县人口已多达123万,以农业人口居多,老县城里的常住人口不过五六万人。云阳县城迁建时采取了三镇合一的方案,新城常住人口增至十二三万,其中包括一万多人的占地移民。在三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移民和外迁移民一直引来…  相似文献   
28.
“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关键在于划清例外的范畴。本年度最具震撼力的本土新闻,莫过于一度权倾朝野的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竟在朝夕间身败名裂——9月24日,中央政治局对其作出免职、停职的决定,并立案检查。  相似文献   
29.
今年38岁的马军,活跃在国内外环保界已有些年头,圈内熟知他的人自然不少,而他在公众领域的声名鹊起,还要缘于2006年5月8日刊发的美国《时代》杂志(TIME)——这期《时代》评出了本年度“100位影响世界的人物”,马军入选其中,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美电器负责人黄光裕、台湾导演李安3位华人同列榜单。  相似文献   
30.
阳敏  姚洋 《南风窗》2007,(15):52-56
1979年4月,《读书》创刊。其后28年,这本小小的杂志不时掀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无论是创刊号上的名文《读书无禁区》,还是10年来讨论诸种中国问题乃至重构世界图景。在它努力为社会发展拓清思想道路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思想与知识界种种纷争的活化石。2007年7月,负责《读书》长达10年之久的汪晖、黄平卸任。一月以来,种种不同渠道的声音和消息四处传播。当本不该是"新闻"的正常内部人事调整不期然成为知识界人人关注的"新闻事件"时,《读书》再一次显示出它在当代中国思想版图上的重要位置。而在本刊记者试图避免纠缠于单位人事纷争与知识界派系纠葛,努力通过多元视角,还原10年以来《读书》与中国思想界流变之关系时,却发现"《读书》事件"之为"新闻",它的价值可能正在钱理群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所有的知识分子,不管我们原来是什么派,现在都共同面临着体制的扩张和官僚化,这是对我们的自由空间的挑战,我们要共同来面对!"《读书》随着陈原、沈昌文、汪晖3位主编所处的时代变迁而变。无论今后《读书》往何处去,陈原先生"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的办刊宗旨,乃至"切中时弊"的刊文理念,都当是所有曾受益于《读书》的读者最真实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