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规定的一元性与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它具有"一以贯之"的一元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形态又是演变的和多样的.构成一个"哲学形态"必具哲学问题、理论硬核、学说重点、文化形式等四个要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也必须从这四个要素去考察和把握."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全球问题的解答为切入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核心,突出人学学说的研究,并反映当今时代的文化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则以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把毛、邓、江对于实践论的坚持和发展的成果作为核心,将中国的"人"的问题作为重点,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确立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哲学思想.中国马哲界必须在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深化学术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进一步建构和完整创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2.
“普世价值”问题的热炒有其深刻的原因,其实质既有学术方面、又有意识形态方面。研究“普世价值”存在着立足点的分歧,我们坚持实践论的人学的分析立场。自由和民主在人类历史上是逐渐实现的价值,但凡国家、民族,都要走这条“逐渐实现”之路,在这个意义上,它有普世性。但具体地实现的“自由”和“民主”,有其特定社会经济基础、实质性和历史局限性内涵,则并无普世性。分析不同层次的价值的普世性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33.
“趋同论”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广泛传播的一种经济社会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当今世界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其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性,甚至趋向于形成混合型的新制度。西方主张“趋同论”的学者很多,其学说也各不相同。据阿兰·格鲁奇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提供的材料,大致分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3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包括: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性同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之统一的新唯物主义思想,倡导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实践创新论思想,用事物系统的功能界定来引导事物系统的实体创新的系统建构论思想,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系统内诸方面矛盾的辩证协调论思想,促成社会系统逐步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中介过渡论思想,坚持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自然观思想,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推进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思想。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哲学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独特风貌,指明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在全党县级以上领导班子中开展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党内教育活动,具有深刻的意义。在这项教育中,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这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一、信念问题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中的首要问题所谓“信...  相似文献   
36.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出了总题目,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着力解决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经济学诸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抓好中央决定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出有鲜明创新性和充分说服力的理论教材.目前的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不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不结合工作实际特别是思想实际的倾向,需要在新的条件下重提"改造我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37.
实践唯物主义思维的逻辑说服力、历史解释力和实践范导力,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此岸性".逻辑说服力--克服了"从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抽象对立,实现了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历史解释力--揭示了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实践的规律,为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思想武器;实践范导力--既充分肯定人们创造历史的能动力量,又高度重视发挥这种能动力量的客观条件.深入探讨实际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哲学思想的理论本质,才能凸现出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践论本质.  相似文献   
3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实践中学习、运用并加以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继承和发挥中国优良文化传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结合,因而具备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集中和升华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新阐释和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离开这三项特质而个性化地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两种哲学形态之间有着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的方面,因而必须相互尊重并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程中实现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39.
也谈“什么是哲学?”——与汪信砚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信砚教授的哲学定义把哲学归结为价值论,是离开哲学的历史性、问题性、学派性的结果。现当代哲学在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上,都必须面对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以其答案的不同而表现出相异的"学术旨趣"。现当代人文学科在事件和规律即人文和科学的关系问题上,一些人文学者主张研究事件的个别性,否定史学、文学、哲学的规律论内涵,另一些学者则主张从事件中探寻规律,又以规律论去解释事件。应区别不同的"致思方向",不能认为文德尔班的致思方向是唯一的。现当代哲学重视"思维方式"的研究,哲学是反思的,应当尊重黑格尔的"反思"论。汪信砚教授的"反观"说,肯定了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却又在哲学定义中排除实践论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前门推出、后门引进的逻辑无奈。现当代哲学还关注人学的研究,以"人的未完成性"来否定人的现实性,是非科学的人学观。本文在作了上述四点辨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作为学科的哲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40.
按照"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发展观必然引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观.科学改革观要求中国的改革必须合规律,即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特殊规律;又必须合目的,即以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观,包括改革目的、思路和动力三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为了坚持贯彻这一改革观,需要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再认识,既要反对对马克思主义文本搞教条主义,也要反对对西方的经济政治思想搞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