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陆杰荣 《理论探讨》2005,6(4):33-36
哲学就其本性和特性而言是人通过反思的途径表达自身精神需求的内在方式,哲学通过境域式开掘与生成体现了人的境界的精神需求。哲学境界成为人超越自然存在的精神体现方式,主要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指向、自由精神的指向、理想精神的指向以及批判精神的指向。  相似文献   
12.
陆杰荣 《长白学刊》2003,1(1):41-44
要从哲学观的角度确立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就要从实质的意义上反思马克思哲学观的理论取向与时代意义。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意蕴主要是把握当代哲学的理论意蕴,在此理解框架内来反思马克思哲学观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从巴门尼德始,古希腊哲学开始确立了有别于经验科学的哲学自身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对象.柏拉图进一步将形而上学的对象与"崇高"结合起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形而上学的"崇高"既表现在研究对象的超越性(神性),又体现在形而上学这门学科自身的性质上,即实现了人的理性自由.其后的哲学家几乎都是沿着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规定而建构各自的哲学体系的,只是建构"崇高"的方式不同.海德格尔切中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崇高"源于人的本性的超越性;马克思则从根基上揭示了现实人的现实实践活动(创造性)是形而上学"崇高"性的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西方形而上学与逻辑的本质关联起源于语言上对系词的追问。逻辑学整体上可以分为无内容的逻辑与有内容的逻辑。无内容的逻辑即是以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形式逻辑为开端,经中世纪经院哲学发展,在现代通过弗雷格、罗素、逻辑实证主义及分析哲学发展到顶峰的纯粹形式化的符号系统。它将形而上学消解于语言符号的结构分析中;有内容的逻辑以亚里士多德范畴论划分存在的不同等级为开端,近代经康德先验逻辑确立了范畴与感性直观的先天关联及黑格尔以思辨逻辑揭示了存在自身证成的内在机制。海德格尔以胡塞尔对范畴直观的描述为引线,在有限性的"此在"之在世存在的生存方式上,指出形而上学是逻辑学的基础而不是相反。马克思将通达形而上意义的辩证法复归人的感性实践,打破了辩证法的神秘性和理论性,澄清了形而上学逻辑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传统哲学以追求作为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为己任,即追求因果链条的"原初点",此"原初点"在传统哲学中以"本体"呈现出来。由于"本体"脱离现实使得因果关系成为一种抽象存在,此因果关系虽然构成了现实生活世界多种解释样式,但这种"连续性"思维定势的弊端,即抽象决定论的因果关系无视现实生活存在及其"有限性"规定。这成了现当代哲学反叛传统哲学的突破口。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生活世界"有限性"规定上,阐释了人类社会的决定性因果关系及其非决定性因果关系内在关联,揭示了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内在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探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立其起点,也可以依据不同的理论框架确定其内容,这就表现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专注于史的研究,这是由于哲学本质上是历史科学,这种关于史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思想发展的特殊进程及其内在逻辑;也有的侧重于论的研究,这是因为哲学又总是通过思想的积淀所确立的概念为自身的内容。哲学总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的科学总结,又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科学认识。“与时俱进”作为一种“理论品质”决非是一种话语的简单概括,而是有着丰富的哲学内蕴。从哲学层面上把握与领悟“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众所周知,从理论自身的功能看,不同类型的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力求接近所谓的真理,都力求在对以往经验的概括中去预见“未来”,与“未来”对接。因为只有与“未来”能够对接的理论才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其影响力、穿…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学在最普遍意义上,是对自然、现实的组成和结构的哲学研究,海德格尔常将其与哲学概念等同。西方哲学自形成以来,便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轴心框架,其基本构成是"三位一体"的架构,其实质是本体论体系,其基本内涵是以存在学说为中心的超验逻辑结构。本文试图立足于对不同时期形而上学的构型模式及其破解形式的逻辑勾画,通过描绘形而上学构型模式的诸种形式和限度,展现出在形而上学发展过程中不同构型的破解形式及其未来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