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67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05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网络问政时代的到来,公众政治参与的兴趣和能力的提升,使得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变化,对党的执政方式、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如何顺应网络问政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分析这些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探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2.
走进蓟县洇溜镇安定庄村,街上很少见到闲人,没有三五成群蹲在路边唠磕的村民。要说在地里忙活呢,也不是。我们在村边的地里并没有看到多少忙碌的身影.不由得好奇起来:人呢,村里的人都上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113.
审美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样态,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培育、崇高信仰的确立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以“娱乐至上”为特征的泛娱乐主义在青年群体中迅猛传播,成为一股破坏力极强的社会思潮。泛娱乐主义思潮以丑为美,以庸俗、媚俗、低俗作为审美价值导向,对主流审美价值观形成冲击与挑战,是不折不扣的审丑思潮。由于青年群体的审美能力尚未成熟,泛娱乐主义思潮可能引发青年审美认知力、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创造力缺失的多重隐忧,最终导致青年审美世界的虚无。对此,要完善青年审美教育体系,培育马克思主义审美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青年审美价值共识;强化娱乐空间监管,主动应对青年审美风险。  相似文献   
114.
与其问,我该如何做个杰出的领导者,不如问,别人为什么要接受我的领导。杰出领导者会了解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善用自己的特质,发挥影响力.激发士气。  相似文献   
115.
陈东 《中国人大》2008,(13):26-27
"刘奇葆当选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甘道明、韩忠信、郭永祥、杨志文、张东升、王宇坤当选副主任。"今年1月,在天府之国春天的盛会上,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依法选举产生,担负起8700万人民和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16.
信用文化建设的价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以支配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各经济单元之间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的一种基本理念和规范体系。社会转型时期的信用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它既是文化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信用文化是维持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社会稳定的价值根源,是调整社会心态的重要保障,是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信用危机的根本途径,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7.
寿县古城的防洪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桢翔  陈东明 《中国减灾》1994,4(3):22-23,26
寿县古城的防洪及建议叶桢翔,王作垣,王印海(清华大学土木系)陈东明(安徽省建设厅村镇处)寿县古城,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见图1)。古城面积约3.6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8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约5万。寿县古...  相似文献   
118.
"三农"问题与农村治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东琼  李明  陈文新 《求实》2005,(10):86-88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三农"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以加强和改善农村治理,建立科学而完善的农村治理体制,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发展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