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220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11.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刑事诉讼法修改所确立的一项新制度。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自上而下的立法导向型制度创制,既符合我国司法实践中反腐败和国际追赃追逃工作的需要,也与国际刑事司法趋势相契合。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创设是在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知情权的基础上进行的,该制度对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对此,检察机关在适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本质要求,即缺席审判制度不是克减被追诉人权利的诉讼制度。相反,检察机关应当更为审慎地尊重和保障被追诉人的各项合法权利,通过严格依法履行审查起诉、出庭公诉、法律监督与司法救济等各项诉讼职责,实现缺席审判程序中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与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2.
当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也给交警部门调查取证、认定肇事车辆带来很大的难度。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事故责任的划定、车辆的认定提出上诉要求的日益增多,对肇事案车辆痕迹的检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交通肇事案车辆痕迹分类 1.1 交通肇事案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车与车相撞、车与人相撞、车与建筑物或其它物体相撞。我们把肇事车辆称作造痕体,被撞车辆、行人称作承痕体。  相似文献   
11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并剧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幅放缓。展望2009年,金融危机仍将持续,国际金融市场还将动荡,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变革也将同步展开。面对复杂形势,我国既要深化改革与调整,应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要借机扩大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改革中的发言权,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4.
老子思想与中国文化陈卫东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令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曾出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著作《道德经》词约义丰,博大精深,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115.
回顾司法改革所走过的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但我们的改革实践、理论研究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改革的方式、司法改革的领导机构及改革原则、司法改革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6.
2001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卫东  刘计划 《法学家》2002,3(1):86-90
2001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承袭去年的研究路径,并有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了新世纪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纪元. 本年度召开的学术会议主要有:(1)2001年7月、8月与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在北京主持召开的三次刑事证据立法研讨会;(2)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诉讼效率研讨会以及10月在汕头召开的刑讯逼供专题研讨会;(3)2001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诉讼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的中英刑事审前程序研讨会以及中加人权公约实施研讨会;(4)2001年11月23日-27日,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在西安召开年会,就证据制度、公正与效率等问题进行研讨,并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5)2001年12月8日-9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和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在北京共同主办的司法公正与律师辩护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7.
论不起诉制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作者分析了不起诉的性质,认为不起诉是公诉机关依其职能,对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起诉必要的案件所作出的不予追诉的决定,是一种程序上的处分,而非实体上的处分,体现了公诉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阐述了不起诉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并依据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全面论述了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及救济途径,进而对如何发展和完善不起诉制度,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8.
2003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东  刘计划 《法学家》2004,(1):101-105
一、研究概况 2003年,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之后,刑事诉讼法学者在改革与完善刑事司法体制与刑事诉讼程序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9.
初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设立中间程序的合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诉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诉讼的请求权 ,作为一种公权力和诉权结合的权力形态 ,一方面要求从公益原则出发扩大公诉权自由裁量权的范围 ,以发挥非刑罚化矫正犯罪的功能 ,另一方面 ,为防止公诉权的滥用 ,必须使公诉权接受司法审查 ,以达到保障人权之功效。由于我国公诉审查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 ,从总体上重构我国刑事审前程序 ,建立中间程序 ,发挥中间程序的多重价值功能 ,实现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0.
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市场扰乱调查”对中美贸易关系造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贸易法》第 4 2 1节出台的背景及其实施现状 ,然后结合有关案例 ,着重分析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调查、裁定和救济建议中若干对中国不公正的做法。在结论中作者指出 ,特保措施是美国贸易保护武器库中的“新型超级武器” ,因此 ,应对“4 2 1调查”需要政府的外交交涉和企业的法律应诉之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