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音乐本身具有的文化性、科学性、开放性使其具有了综合扩展的可能性,而特殊性、组织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则使其表现出对系统逻辑性的追求。综合和逻辑共生的视角是在建构音乐学科的理论时可以借鉴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93.
各级党组织要落实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更加解放、能力更加高强、作风更加务实、为政更加清廉、亲民爱民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切实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9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决策理论。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决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具有鲜明的实  相似文献   
95.
认知不协调指人同时持有不一致认知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犯罪人在犯罪前、犯罪时、犯罪后都会经受认知不协调。本文论述了认知不协调与不良行为演变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关系,与反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犯罪人的自我辩解原理,最后论述了如何利用认知不协调原理进行有效的审讯。  相似文献   
96.
典型效应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效应。使典型具有更强的社会认同感,是当前强化典型效应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把典型的功能及其评价标准放在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加以审视,才能找到典型效应弱化的根本原因,进而树立科学的典型观和新的抓典型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7.
许多儿童常常会产生一些偏常的行为习惯,在弱智儿童和问题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何对儿童进行行为矫正与指导,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几种有关儿童行为矫正与指导的方法,供广大家长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98.
变态杀手是指在变态心理控制下的杀人者,他们的杀人行为与一般的犯罪人不同,具有杀人动机模糊、杀人行为残忍且连续等特点。造就一个变态杀手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在他们的早年生活中缺少家庭亲情和引导、生活孤独且遭遇挫折、产生杀戮幻想并将这种幻想付诸实施等等。对变态杀手杀人行为的防范应从不良家庭的社会干预、特殊人群的心理矫冶等方面着手,做到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99.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具有旨在谋求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意境,对外开放促进了人的思想、行为、能力、社会关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和发展。从人学视角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对于更好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从影响金融犯罪的因素,金融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制以及金融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对金融犯罪的心理机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能籍此更好地掌握金融犯罪的原因和过程,从而制定相应对策,控制和减少金融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