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原油期货“王者归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重新推出原油期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原油期货上市意义重大,上市时机已经成熟。原油期货成就王者之道,需要打破石油市场的垄断,吸引广泛的市场参与主体;建立更具开放性、操作性更强的交易机制;建立并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多视角择机推动"石油人民币"体系的建立,促进人民币的崛起等。  相似文献   
42.
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具有地域性、聚集性、包容性、选择性、多元异质性、延续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这主要表现为: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服务;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城市文化有利于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整合力;城市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43.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碳金融交易市场日益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要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规范碳金融发展;要培育碳金融创新机制,创新和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完善碳金融中介服务,促进碳金融开展;要构建交易平台,统一碳金融市场;要积极推动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4.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具有相关产业链较长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社会消费总额的30%来自于房地产,城乡固定投资的25%来自于房地产,占GDP的比重接近10%,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直接命脉。所以,国家统计局曾发表言论,尽管房价高涨带来了社会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  相似文献   
45.
现代化的城市,不应是建筑和道路堆积而成的“水泥化”,而应是人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46.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  相似文献   
47.
以产业集群促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等等。因此,产业集群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还在起步阶段,通过产业集群来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48.
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观西方产业集群理论,其中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最为著名的有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波特新竞争优势理论等,本文着重梳理梳理这些理论的演变历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9.
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困境和完善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准公共品性质的制度安排,是一项涉及面广且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落实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缺陷。改革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根本上排除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应尝试着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参与主体即商业银行、高等院校、贷款学生、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加以改进。这是科教兴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研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0.
本文简要分析了金融抑制理论及其非市场性风险、金融深化理论及其假设条件的内在缺陷、金融约束及其政策取向,提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取向应确定以金融深化为改革的终极目标,以金融约束为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