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60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费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从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像一些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从外部或上层强加的。他把电视作为体现大众消费模式的灵活性、大众主动性、辨识力和创造性的典范媒体来分析。电视的主要接受场所是家庭。而家庭乃是一个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关系与行为方式的真实场所。在这样的场所中,看电视不可能是一种单一的活动,人们总是将看电视这件事整合到其他日常生活行为之中,使它成为广泛社会联系的一部分。看电视是家庭性别政治、年龄政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2.
文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推进转型期社会的文化变革与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于2003年8月15日至18日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大会围绕“文化发展与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创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管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这里发表的就是其中一些论文。我们期望这些讨论能有助于引起学术界、理论界对于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83.
本文认为,21世纪存在着四支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一支可借助的力量.每支力量中存在着不同因素.这些力量之间的相互渗透、交织、影响,形成了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总体的力的动态结构.在这个总体结构中的力量呈三种形态存在.呈三种形态存在着的力量在总体结构中的地位不同,作用也不同.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起牵引、推动、附助三种作用的力量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形成了一个"合力团".在这个"合力团"中,存在着一个将三种力量连接起来的链条,而这个"合力团"本身又具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84.
陈立旭 《湘潮》2016,(4):124-126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毛泽东率起义军残部向罗霄山脉转移。杨开慧因带着三个孩子,不能跟随部队,只好到她老家板仓隐蔽,从此与毛泽东天各一方,直到1930年11月被国民党杀害。她生命的最后三年,对共产主义信仰忠贞不渝,对毛泽东深情热爱,在反动派面前坚贞不屈,展现了湖湘女杰的风范。为信仰而死是她"喜欢的事"杨开慧到板仓后,处境仍然十分危险。板仓离长沙很近,仅有百十公里。1927年马日事变后,何键经常派  相似文献   
85.
陈立旭 《湘潮》2011,(3):10-14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围绕着反冒进问题出现了意见分歧。周恩来是主张反冒进的,因此受到批评,不得不违心地作检讨,甚至提交辞呈。后来的历史证明,反冒进是正确的。当年周恩来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精神。  相似文献   
86.
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论述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立旭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中包含着辩证法。对此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发展,而且必须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这是他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着眼看侍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87.
市场对文化艺术作用的局限及其补偿陈立旭社会的经济繁荣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将市场机制引入某些文化活动领域,对后者进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无疑将有助于这些文化活动领域转变自身运作机制、方向和方法,有助于其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文化艺术产品的繁...  相似文献   
88.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指出,市场中人的行为可概括为源于六种动机,即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以物易物的相互转让——交换.这六种动机实际上是从市场秩序的根底发出,人类只有从体现这六种动机的公正性出发,才能建立和完善市场秩序。可见,市场经济有促进人类精神奋进、升华的一面,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人的活动实体,内在地包含了一套规范人性的文化设计方案。 然而,市场经济的运作并非总是一味地让人陶醉,其内部也包含有诸多的矛盾和因厄,市场经济因其功能在成为一个社会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腾飞的最妥贴的方案的同时,它的急速扩张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对人类生活造成了猛烈的冲击,而市场经济体制内在包含的一袭有关人性的文化设计方案之作用和功能均是有限度的。首先,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诚然,市场经济自身的运作逻辑也产生适合于其自身的规则、制度和法律设施以限制市场中人的负面的消极倾向,但其作用方式是对人性加以外在的钳制,却缺乏内在的  相似文献   
89.
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国文化传统和知识阶层却有强烈的轻利、去利、非利倾向。表面看来,两者的价度取向是相乘违的。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中国文化传统并不反对合乎理义的利益追求。“经利”、“去欲”并非绝对的核心的价值取向,而对政治领域利益的或“功名利禄”的追求,却是上升到了终极的地位。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乃是实用功利的。它在某种意义上与市场经济的价值追求可谓殊途同旧。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