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入世”的形势和国内一些学者的模糊认识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指出 ,制订《反垄断法》无论从国际层面还是从国内层面均属必需 ,而且 ,立法需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笔者对《反垄断法》的核心问题即垄断的认定问题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2.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将开始遵守<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各项内容,而其中第15条中有关替代国制度的内容更是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的激烈讨论.本文从替代国制度的国际立法来源及内容等方面入手,对替代国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认为替代国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并对我国如何应对<入世议定书>第15条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3.
44.
“直接适用的法”之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一种观念或学说 ,是一种立法模式 ,并存在独特的司法实践。与专用实体规范相比 ,“直接适用的法”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等方面都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5.
西方发达国家外贸救济法和WTO法律均设有外贸听证制度,欧盟依救济措施的不同分别设置规则,美国基本上循依行政主体而提出相应的听证规则.WTO法律对于外贸听证没有划一而细微的要求,但它要求为利害关系方提供陈述事实进行辩解的机会(包括听证会和其它形式).中国虽在外贸救济立法中设有听证条文,但程序缺漏,内容尚不全面,亟需参考发达国家做法和WTO的规则给予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6.
遏制贪官携款外逃已成为反腐败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球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对我国腐败分子外逃行为起到震慑作用。我国应尽快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完善腐败犯罪构成要件 ,在立法层面加强公务员管理制度以预防职务犯罪 ,建立《公约》框架下的引渡贪官和追缴机制。  相似文献   
47.
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的立法意图和定位是履行入世承诺,向世界宣告中国守信。因此。该法特别强调与多变规则的一致。根据我国外贸发展的态势和面临的不弱的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和贸易摩擦局面,未来我国应强化《对外贸易法》的功能,注重三个结合,即自由贸易与公平贸易的结合、防御和进取的结合、守信和维权的结合,还应考虑用法律手段推进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48.
尼泊尔王国是位于喜马拉雅山中部南麓的一个农业国。为搞好自然保护、发展经济而制定的自然保护立法在尼泊尔环境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政府主要通过自然资源保护立法来考虑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尼泊尔自然保护立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9.
国际人权公约与人权保护——国内司法实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人权公约设定了国家对个人的义务。在国内层面上 ,缔约国应采取立法、司法等措施履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义务。缔约国国内层面的实施是国际人权公约实施的基础和关键。国际人权公约能否在缔约国国内法院得到直接适用 ,是由各国国内法予以决定的。按照我国法律 ,国际人权公约基本上不能在国内法院得以直接适用。  相似文献   
50.
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于2003年9月底制定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公约》由7部分内容组成,主要包括总则、预防措施、定罪执法、国际合作、资产追回、技术援助与信息交流及公约的实施机制等。《公约》在反腐败方面体现了透明度、国际合作、预防为主等特点,并且强调实体法与程序法、公权机构与私权机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三个结合。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反腐败机制现状的不足,建议加强廉政教育、建立反腐败机构、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制定廉政立法、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加快干部人事改革等方面完善我国反腐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