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对我国近中期粮食供求趋势做一些分析性研究,我认为未来的粮食供给总量是能够基本满足粮食消费需求的,粮食供给能力本身不应成为很大问题,而最为关键的在于必须使粮食供给特别是国内的供给建立稳定增长的机制,这是当前中国粮食问题的症结所在。目前粮食供给不稳定,市场大起大落的问题极为突出,这也是丰收后的一个隐忧。今后要加强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关键是要解决市场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抹煞了粮食生产上依然存在着的需要解决的诸多难点。但从以往经验来看,粮食生产的波动往往缘于市场的波动。而生产的一个小的波动却表现为市场很大的波动。所以处理好市场问题尤其重视市场流通对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3.
陈锡文 《世纪行》2011,(10):48-48
农业的诞生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农业为根基的国家.中国的农耕文化曾长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作为2004年以来第六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文件有什么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的"新办法"?2009年2月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对此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5.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点 中央特别强调要推进城镇化,早在2000年就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推进城镇化偏重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但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6.
陈锡文 《政策》2000,(3):10-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实行了正确的农村政策,加上不断对农业增加投入和推进农业的技术进步,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十五届三中全会对当前的粮食供求状况,作出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判断。1995年以来,粮食连续5年获得好收成,年年都有节余。5年下来,国家粮食部门的库存达到了2750亿  相似文献   
7.
胜大集团党校成立于1997年7月,其组织形式是与公司培校两校合一的“一体化型”。几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紧紧围绕公司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和管理局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动机,这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我们现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城镇化下一步发展,有一个重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就是怎么使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主要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的农产品供求已呈现"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局面。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是我国农村改革已经取得的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也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起点。维护农户合法财产权益,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十五”计划和发展目标“十五”计划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初步建设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将是我国加入WTO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更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十五”计划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