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边疆对汉族作家来说具有"异域文化"的特质,时代历史语境之不同,汉族作家的"边疆叙事"寄寓着不同主题内涵。在1950—60年代的边疆叙事中,多写边疆的革命化历史与现实美景及光明未来,隐含的是民族国家想象的需求与可能;新时期之初的边疆人性温情故事,它既是书写者历史记忆的复现,又是国家重启现代性工程进行社会动员的需要。从1980年代中后期直至新世纪,边疆叙事主题,则是寻求边疆文化的异质活力以改造国民性和精神救赎。汉族作家"边疆叙事"主题不断变迁,表明汉族现代知识分子对边缘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复杂态度,亦透递出中国现代性的复杂与暧昧。  相似文献   
112.
贺仲明  雷鸣  张丽军 《探索与争鸣》2024,(3):131-144+180+2
<正>现当代文学史中常有“断离”,当新文学成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即告别了新文学,1980年代文学更以一种新的姿态与20世纪50—70年代文学断裂,而在不断的“断离”后,学界亦有尝试重建“20世纪中国文学”之整体面貌或逻辑的工作。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我们发现当面对新的事物、事件,漫长的20世纪仍是我们不断回望并与之对话的对象,事实上我们依然习惯于在与20世纪的不断对话中命名、树立坐标以定位那些“新”。乡土文学即是如此。“乡土”在当下语境不仅包含一种社会行动的命意,而且其在文学上的展开更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3.
中巴经济走廊实施5年来,项目主要集中在旁遮普、信德、俾路支等地,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民众从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直接获益较少,长期的无获得感,已引起当地民众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的抱怨,因此加强中国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合作,扩大中国新疆对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影响,关系到新疆的稳定和开放,关系到中巴经济走廊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4.
以人为本是一种重人精神、一种价值取向和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是为了人、尊重人、依靠人并且塑造人。以人为本是能力建设的核心理念,能力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手段,也是更高意义上的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进能力建设,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