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141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论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认为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是宪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正常现象。由于宪法规范的高度概括性与原则性 ,在具体调整社会现实时必然与具有动态性的社会现实发生矛盾与冲突。宪法就是在规范与现实既相统一又相矛盾的过程中存在并不断得到完善。在急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与矛盾表现得更为集中与突出。建立一种合理的机制有效地预防与解决宪法运行中出现的规范与现实的冲突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各国宪政实践的基本经验为基础探讨了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的原因、表现与解决机制等问题 ,并对如何有效地控制规范与现实冲突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2.
上一讲主要讲述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发展历程。这一讲,我们继续梳理我国宪法所走过的历程。对1975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1975年宪法进行了全面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1978年宪法共4章60条,它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中带有极"左"色彩的内容,如取消了"全面专政"的规定,比1975年宪法前进了一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全国人大曾对1978年宪法进行过两次局部修正。1979年7月1日,第五届  相似文献   
43.
44.
论宪法规范的至上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宪法实质是法”的观念是宪法学保持其生命力与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宪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宪法规范至上性原理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寻求的具有理性基础的原则,体现立宪主义基本精神。健全的法治社会是以宪法规范的至上性为基础的社会。本文从宪法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宪法规范至上性的逻辑基础,并提出了社会变革中维护宪法规范价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5.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唯一运用制宪权而制定的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政体制的基本框架与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1954年宪法在国际范围内也体现了一定的宪政价值.1954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应采取历史的分析方法,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地位与影响,从历史中寻求宪法发展的规律,推动我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46.
比较宪法学是当代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国宪法体制之间出现了一定范围内的相互融合的趋势,需要以宪政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为基础进行不同宪法现象的比较研究。本文以当代比较宪法学发展成果与动态为基础,探讨了比较宪法学的概念、性质、体系、方法及功能等基本问题,并分析了比较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
试论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宪政制度的基础.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的宪法基础和行政法基础,论证了公开公共信息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8.
国际宪法学协会第四届世界大会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宪法学协会第四届世界大会述略徐秀义,韩大元国际宪法学协会第四届世界大会于1995年9月25日至2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现将有关大会的情况作一介绍,以便国内学者对当代国际宪法学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一)国际宪法学协会简介国际宪法学协会(Interna...  相似文献   
49.
试论宪法解释的界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宪法解释施以一定的界限是为了防止解释中可能出现的主观恣意 ,以维护宪法的规范性价值 ,在宪法的产生与实现过程中 ,制宪权、修宪权与解释权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制宪权与修宪权的作用范围就构成了宪法解释的界限。宪法解释必须在宪政的基本精神和宪法文字的可能含义的范围内进行 ,以调和社会现实与宪法规范之间“正常的冲突” ,但制宪权与修宪权也不可侵入解释权的作用范围 ,而应当保障解释机制功能的充分发挥 ,避免频繁修宪。同时 ,社会现实的合理要求也是宪法解释的界限所在 ,这体现着宪法的现实性价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50.
监督制度的启动程序 作为宪法监督制度的具体落实,《立法法》以宪法为依据,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监督审查制度的启动程序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首先,监督审查的对象.根据《立法法》第90条的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宪法监督审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