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141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 在当今世界的法律体系中,亚洲法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亚太世纪”的到来,亚洲法的研究已成为各国法学家普遍关注的课题。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认真研究亚洲法,尤其是研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与法律调整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法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反映特定的文化背景。过去在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向西方一边倒,舍近求远的研究方法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应当树立亚洲人的法律意识,重视研究亚洲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本文仅就亚洲法的概念、分类与基本特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2.
韩大元 《法学家》2007,(1):35-39
一、宪法学研究基本概况 (一)重要学术会议 1.国内学术会议 2006年5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与<法学>编辑部共同在山东大学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形成的历史过程与外国宪法学基本范畴发展的最新趋势;2006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民法学与宪法学的学术对话"学术圆桌会议,共同探讨了宪法学中的民法问题与民法学中的宪法学问题;2006年12月16日在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了"公法与私法学术对话";2006年11月召开了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年会的主题是"宪法与新农村建设",与会的300多名代表集中讨论了农民的平等权、农民的宪法地位、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农"政策与宪法等问题;2006年7月25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公法学的使命暨蒋碧昆先生法学教育与学术思想"专题研讨会;2006年11月1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与广东商学院共同主办了"何华辉先生去世十周年暨学术思想讨论会"等.  相似文献   
53.
我国在采用宪法修正案方式修改宪法后,造成了宪法条文援引上的困境。宪法修正案导致两种意义上的宪法,即“形式文本”和“内容文本”,我们必须加深对宪法修正案技术的认识,强调以形式文本作为援引宪法条文的惟一标本。同时,通过宪法解释,不仅有助于消除宪法修正案带来的冲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宪法修正案的运用,从而增强宪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中国宪法文本中“法律”的涵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宪法文本是理解宪法的一个实证基础。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的“法律”多次出现 ,其涵义如何确定 ,意见不一。考察“法律”的各种语境 ,可以发现在宪法文本中“法律”一词具有不同的涵义 ,不同的色彩 ,对立法者也有不同的要求。对宪法文本中的“法律”进行实证分析 ,有助于理解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之间、最高立法机关与其他机关之间的立法权限 ,有助于澄清宪法学理论、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5.
论社会变革时期的基本权利效力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今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 2 0周年。 2 0年来现行宪法适应、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 ,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宪法 ,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依据 ,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 2 0周年之际 ,我们特邀部分宪法学者以笔谈形式 ,对一些宪法学的实践与理论问题进行回顾、探讨与反思 ,以期进一步促进宪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自1982年《宪法》颁布施行30年以来,我国宪法学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中方法论的更新构成了宪法学重要学术特色,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宪法解释学、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的学术之争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学界围绕方法论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论,即强调规范价值;强调政治现实、片面主张适应现实、让规范做出让步;合理处理规范与现实的冲突、尽可能采取平衡方式。学界还就方法论的类型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使宪法学方法论更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宪法问题,其中分析人的价值与宪法地位成为宪法学研究的重要特色与亮点。宪法学方法上还面临如下挑战:提高宪法学方法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宪法学方法论的综合化;推动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重视实证方法的运用;坚持宪法学方法的开放性。通过认知自身法律文化尤其是宪法文的宪法价值,形成中国宪法学的本土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7.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司法民主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宪法》文本未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并不意味着该制度违宪,现行《宪法》规范中存在着建立陪审制度的基础。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宪法》实施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进一步强化该制度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58.
试论政教分离原则的宪法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大元 《法学》2005,(10):3-8
政教分离是现代宪政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是实现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政教分离原则在各国的发展途径是不尽相同的。本文通过对政教分离原则的历史基础、政治道德与宪法判例的分析,说明了现代法治国家中政教分离原则应具有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59.
试论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宪政制度的基础.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的宪法基础和行政法基础,论证了公开公共信息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0.
亚洲立宪主义概念初探韩大元一、概念表述与特征亚洲宪法学家们在解释立宪主义概念时,一方面遵从立宪主义的本质含义,另一方面又从亚洲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出发,对其概念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果进一步概括立宪主义概念的话,我们可以把立宪主义概念分为三个层次,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