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十个不同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进行了科学界定。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界定为我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12.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邓小平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是当前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13.
胡锦涛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4.
韩振峰的"十七大对党建理论的新贡献"一文指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党的十七大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新阐释、新观点和新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15.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他同时要求,坚持"两个务必",要同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坚持"两个务必"与实践"三个代表"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6.
117.
韩振峰 《前进》2008,(6):12-13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我们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自此,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经过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先后对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理论概括,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观。  相似文献   
118.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邓小平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内在需要,也是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0.
韩振峰 《唯实》2007,39(10):2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