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志愿服务不仅促进了社会服务的改善,也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和个人的道德完善,是现代社会治理和善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本文还将现代志愿服务划分为"支助型志愿服务"和"自助型志愿服务"两大类型,强调当前要大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对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及社会的文明进步所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还对大学生下基层政策进行讨论,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将大学生下乡纳入农村志愿服务的范围,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2.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开始,我国农村逐步实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不仅是完善我国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农村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针对当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增加投入力度,加快落后地区公益事业建设;扩大补助范围,探索有效的奖补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整合财政资源;加强监督,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23.
村民自治的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得到了高度肯定,但其发展过程却充满了争论、质疑,比较大的争论和质疑有三次。一次是1980年代。随着农村改革,农村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与此相呼应的乡村治理体制却还未定论。当时,有两种思路:一是行政化的思路,即以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24.
谁来养活“80后”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继权 《南风窗》2007,(22):44-45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8%的农民认为土地调整是合理和应该的;只有13%的农民认为"不应调整土地"。还有近半数农民虽然反对大面积调整,但可以进行"小调整"。对于农地调整的原因,农民最普遍的回答是"如果不调整土地,有的家庭人多地少,有的家庭地多人少,不公平"。  相似文献   
25.
政治沟通:价值、模式及其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治生活和政治管理的生命线,政治沟通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意义和情报的流动,以秩序性治理为终极价值关怀.现代国家的构建呼唤政治沟通的有效实现,呼唤构建合乎实践的政治沟通模式.通过阐释和评价拉斯韦尔的"五W沟通模式"、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丹斯的"螺旋形模式"以及纽曼的"沉默的螺旋模式"等政治沟通模式,对沟通效度的测量作矩阵分析,希冀推动政治沟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各地在归并和减免农村税费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农税征管体制的改革。虽然各地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是,建立独立农税征收系统并实现征税权与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权的分离是基本的原则和方向。本文以湖北麻城市农税征管体制改革及其实践为例,分析此项改革的实践成效及其影响。同时,也试图指出当前农税征管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一、改革前的农税征收方式及其弊端湖北麻城市是老革命根据地,也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的发生地。全市面积3747平方公里,总人口116.3万。20世纪80年代改革以来,麻城社会…  相似文献   
27.
28.
从"社队"到"社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项继权 《理论学刊》2007,(11):85-89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社队制、村组制到社区制三次重大改革。目前,国家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从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组织和管理体制;农村服务从农民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发展服务为主转变;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从"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农村社区从生产和行政共同体向社会生活共同体转变。  相似文献   
29.
中国农村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过程。在农村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足中国农村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顺利发展并取得了伟大成就,也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在中国农村改革中得到坚守、创新和发展并不断中国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这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适应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在新时代,农村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中国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0.
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区制度,将是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第三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