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外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各国农村基层普遍存在政权组织、政党组织、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它们共同构成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系统。不过,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政治制度不同,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国外农村多样化的组织与管理体制为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2.
现有政治学中相关的风险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切入,即生态视角和社会视角.这两种视角的研究只是把风险作为政治的一个外生变量来看待,考察生态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政治后果问题,而没有涉及对风险领域内部政治现象和政治机制的探讨,也无法体现风险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理念.基于此,以风险分配作为切入点,提出风险政治学的基本框架,建构起风险政治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3.
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共识与分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前人们对于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形成了不少共识,但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存在不少分歧和争论.其中包括中国农村社区的组织边界与功能定位、社会公共服务与社区自我服务的关系、农村社区建设的方向与意义以友农村社区分析的理论基础等等.文章旨在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上述分歧进行梳理和评述,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问题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4.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9个省份基本完成乡镇撤并工作,意味着后“乡镇撤并”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农村正在孕育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乡镇撤并的改革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与反思?乡镇撤并对我国基层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意义何在?这场大规模的乡镇“变脸”未来走向如何?后“乡镇撤并”时代怎样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这些问题亟需众多智者的理性反思与建言献策。本期特别策划特邀数位国内知名专家、官员对中国乡镇撤并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35.
乡村关系行政化的根源与调解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迄今为止,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依然保持着明显而强烈的上下级行政命令关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这与我们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及乡村社会的管理成本有关.乡村关系不顺,尤其是政府对村民自治事务的直接干预和行政命令,削弱了社会自主能力和群众自治能力,恶化了政府与农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阻碍了国家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从目前来看,乡镇政府面临着日益增大的行政压力、财政压力及民主压力,从而加剧乡村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在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上改善乡村关系.  相似文献   
36.
论我国农村社区的范围与边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农村社区组织与规模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的工作,也是农村社区组建的前提和基础.文章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并非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自发型社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规划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一种"规划型社区".农村社区承担着农村社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它要求立足农民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基础,确定社区的边界;作为一种农村基层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单元,它也要求根据管理和服务效率争效益来划定边界.在实践中,各地应立足于当地实际,尊重农民业已形成的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科学规划社区的布局及其规模范围.其中,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设置社区是一种现实和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37.
社会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关键要素与驱动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企业是社会组织的创新形式,该形式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创新和社会效益,具有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双重属性、双重特征。社会企业发展有四大关键要素:空间、能力、资源和认同,而政府、市场和社会是影响其获得以上四种元素的三大驱动主体。在厘清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发展元素和影响主体之间的关系,对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我国农业规模经营政策初探项继权我国农业究竟应采取何种经营形式,这是当前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人们对此看法不一,但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农业必须走规模经营的道路。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社会的特殊性,不仅在近期农村绝大多数地区难以具备规模经营的条件,从长...  相似文献   
39.
随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发展,社工组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然而,在与政府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社工组织却频遭多权力主体的行政摊派,日益行政化。科层制视角下的案例研究表明,政府科层治理模式中的等级控制思想、层级控制权分配、等级权力支配结构在根源上分别造成委托方、中间管理方和项目落地基层组织对社工组织的行政摊派,而社工组织面对多方的行政支配之所以选择“妥协”则主要基于生存发展及良好合作的“关系理性”。  相似文献   
40.
“农民工返乡潮”对乡镇基层治理提出了怎样的新挑战?乡镇干部将如何应对?乡镇干部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处于农村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将他们的合理利益和要求纳入改革方案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以上问题,近期,四川省委党校师丽教授向四川省10个市(州)的乡镇党委书记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10份。该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当前乡镇干部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